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日喻说苏轼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日喻说苏轼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1 期中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日喻说
苏轼
  生而眇者[1]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2],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3],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选自《唐宋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1]眇(miǎo):瞎一只眼睛,文中指天生双眼失明的瞎子。[2]籥(yuè):古代的一种竹制管乐器。[3]没人:能潜水的人。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而得其形——扪:抚摸
B.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也——达:通达
C.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也欤——致:自然获得、得到
D.士知求道而不学——务:致力、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扣盘得其声/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以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士杂学而不志道/王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D.生不识水,虽壮,见舟而畏之/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3.下列句子中省略成份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日(眇者)揣籥,以为日也
B.(人)以其言试之(于)河,未能不溺者也
C.昔者(朝廷)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
D.(吴彦律)方求举于礼部,(苏子)作《日喻》以告之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在阐述治学做学问所应有的态度。文章开头用双目失明的眇者为喻,指出当今不务学者正如眇者之求日一般,自己不曾痛下苦功钻研学问之道,而是依赖他人片面的见解,却就此而满足,这是极其错误的。
B.文章第4段,作者以“没人”一事设喻,强调做学问,要“致道”,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是唯一的法则。
C.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除了赞赏、鼓励吴彦律有志于学外,更主要的是在揭露、批判社会上的士人如同眇者得日、南方之人学游泳一样,对学习马马虎虎,急功近利,“不学而务求道”的不良学风。
D.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语言流畅亲切,没有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味道。但是在轻松、风趣的后面,我们又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郑重与严肃。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B
4.C
5.①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获得他所追求的道。
  ②那些会潜水的人,难道是随随便便学会潜水的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常 秩 传
  常秩,字夷甫,颍州汝阴人。举进士不中,屏居里巷,以经术著称。嘉祐中,赐束帛,为颍州教授,除国子直讲,又以为大理评事;治平中,授忠武军节度推官、知长葛县,皆不受。
  神宗即位,三使往聘,辞。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明年,始诣阙。帝曰:“先朝累命,何为不起?”对曰:“先帝亮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以不敢不来,非有所决择去就也。”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对曰:“法制不立,庶民食侯食,服侯服,此今日大患也。臣才不适用,愿得辞归。”帝曰:“既来,安得不少留?异日不能用卿,乃当去耳。”即拜右正言、直集贤院、管干国子监,俄兼直舍人院,迁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仍使供谏职。复乞归,改判太常寺。
  七年,进宝文阁待制兼侍读,命其子立校书崇文院。九年,病不能朝,提举中太一宫、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还颍。十年,卒,年五十九,赠右谏议大夫。
  秩平居为学求自得。王回,里中名士也,每见秩与语,辄欿然自以为不及。欧阳修、胡宿、吕公著、王陶、沈遘、王安石皆称荐之,翕然名重一时。
  初,秩隐居,既不肯仕,世以为必退者也。后安石为相更法,天下沸腾,以为不便。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在朝廷任谏争,为侍从,低首抑气,无所建明,闻望日损,为时讥笑。秩长于《春秋》,至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自谓圣人之道,皆在于是。及安石废《春秋》,遂尽讳其学。
  立,始命为天平军推官。秩死,使门人赵冲状其行,云:“自秩与安石去位,天下官吏阴变其法,民受涂炭。上下循默,败端内萌,莫觉莫悟。秩知其必败。”绍圣中,蔡卞荐立为秘书省正字、诸王府说书侍讲,请用为崇政殿说书,得召对,又请以为谏官。卞方与章惇比,曾布欲倾之,乘间为哲宗言立附两人,因暴其行状事,以为诋毁先帝。帝亟下史院取视,言其不逊,以责惇、卞。惇、卞惧,请贬立,乃黜监永州酒税。(选自《宋史·常秩传》)
  【注】①立,指常秩的儿子常立。②欿(kǎn)然:谦虚,不自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不中,居里巷——屏:退隐
B.请贬立,乃监永州酒税——黜:罢免
C.先帝臣之愚,故得安闾巷——亮:谅解
D.先朝命,何为不起——累:屡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闻望日损,时讥笑——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B.异日不能用卿,当去耳——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陛下严诏趣迫,是不敢不来——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
D.秩死,使门人赵冲状行——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秩屡次拒绝到朝廷为官,后来之所以改变态度,既是因为皇帝不断催促逼迫,不得不去,也是因为他支持王安石当时的变法运动。
B.常秩认为当时社会有两个主要忧患,一是法令制度还没有制定建立,二是风俗趋向于奢侈靡费,有些普通民众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
C.这篇史传对常秩的叙述较为客观全面,并没有一味褒奖,也讲到他在担任谏官和侍从时恭顺谦让,缺乏建议,被当时的人嘲讽讥笑。
D.常秩做学问强调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他本擅长《春秋》之学,但因觉得王安石废弃《春秋》之学很有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学说。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熙宁三年,诏郡以礼敦遣,毋听秩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悦,徐问之:“今何道免民于冻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秩在闾阎,见所下令,独以为是,一召遂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字,完成题目。
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冉有的做法表示什么意见?结合这段文字及孔子的相关思想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杭检讨遗事
【清】洪亮吉
  杭检讨,名世骏,钱塘人。少举于乡。乾隆元年,以鸿博科官翰林院检讨。先生性伉爽,能面责人过,同官皆严惮之。乾隆中叶,上思得直言及通达治体者,特设阳城马周科试翰林等官,先生预焉。日未中,已得数千言,语过戆直,末又言:“满洲人官督抚者过多。”触上怒,抵其卷于地者再,已,复取视之。时先生试毕,意得甚,方趋同官寓邸食,忽内传片纸出,言罪且不测。同官恐,促先生急归。先生笑曰:“即罪当伏法,有都市在,必不污君一片地也,何恐?”寻得旨放归。
  先生家故不丰,以授徒自给。主扬州安定书院者几十年,以实学课士子,暇即闭户著书,不预外事。又疏懒甚,或频月不衣冠。性顾嗜钱,每馆俸所入,必选官板之大者,以索贯之,积床下,或至尺许。其幺么破碎及私铸者,方以市物,两手非墨污即铜绿。然先生虽若有钱癖,尝见一商人获罪鹾使,非先生莫能解,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案上,先生掷出之,不顾。
  最不喜读邸报,里居二十年,同岁或积官至大学士、尚书、总督,先生不知也。岁戊子,刘文定纶适服阕,特旨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内召,过扬州访先生。先生见其服冠,诧曰:“汝今何官?”曰:“不敢欺,参预阁务者已数年矣。”先生谑之曰:“汝吴下少年耳,亦入阁办事耶?”哄堂笑,乃别。
  先生一岁必两归钱塘,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头踏过桥下,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文敏即出舆揖曰:“前辈在此乎?”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掩,即回面语曰:“汝已见我耶?”文敏曰:“正诣宅谒前辈耳。”曰:“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始寻道反。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曰:“汝何人?学使见敬若此。”曰:“我衙门中后辈耳。”遂不告姓名去。(选自《虞初续新志》)
  【注】①伉爽:刚直豪爽。②阳城马周科:选取直言御史的考试(马周,唐代监察御史,以直言名)。③幺么:微小。④鹾(cuó)使:盐运使。⑤邸报:朝廷官报。⑥头:临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罪当伏法,有市在——都:大
B.性嗜钱,每馆俸所入——顾:仅、只是
C.夜半走先生所乞救,并置重金上——案:桌子
D.始道反——寻:沿着、顺着
2.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先生性伉爽,能责人过
B.满洲人督抚者过多
C.又疏懒甚,或频月不
D.文敏已从舆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吴下少年耳
A.必选官板之大者
B.与里中少年博左近望仙桥下
C.时钱文敏维城视学浙中,词馆后进也
D.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世骏参加了皇帝举办的阳城马周科考试,他才思敏捷,言语憨直,直刺朝廷重满轻汉的弊病,触怒了皇帝,但最终只是被放归乡里。
B.杭世骏家境原本就不富裕,因此对钱有特殊的癖好,在教学、著书之余就喜欢把玩铜钱,买东西时手上总是沾满了铜绿。
C.杭世骏不喜欢读朝廷官报,又长期住在家乡,同年登科的人升官了,他也不知道。刘纶服丧期满回京,路过扬州拜访他,他才知道刘纶已经入阁了。
D.杭世骏每年都会回钱塘两次,回去后无所事事,就跟同乡的年轻人赌博,有一次他赌得正高兴时,正好遇到了来访的钱维城,杭世骏尴尬不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报刘一丈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勿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选自《宗子相集》卷十四)
  【注】①刘一丈:即刘玠,字国珍,号墀石,扬州兴化人,是宗臣父亲宗周的好朋友。少负隽才,屡试不第,遂无意仕进,以布衣殁于乡里。②刺:名帖,名片。③岁时:一年四季。伏腊:本指古代两种祭祀名,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后来泛指节日。④褊:狭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中情意甚——殷:深厚
B.且虚言——状:样子,状态
C.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间:有时
D.论长者不欲轻弃之——亡:无,不要
2.下列句子直接陈述了“世所谓上下相孚”的一组是(     )
①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②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③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④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勿阻我也
⑤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
⑥闻者亦心计交赞之
A.①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一丈勉励宗臣要“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而宗臣认为世风日下,难以践行。
B.权贵家的守门人总是趁机敲诈甚至恶意侮辱那些巴结权贵的无耻小人。
C.巴结权贵的人见到权贵时惶恐不已,行贿成功离开后又夸夸其谈,向人炫耀。
D.全文以回信的形式,重点描绘了官场谄媚无耻、贪污受贿等污秽、丑恶的现象。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明】李贽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曚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选自《续焚书》)
1.请翻译加粗的词。
(1)儒先亿度而言之——亿度:__________
(2)不曰“诵其言”——徒:__________
(3)既从众而之——圣:__________
2.世人为什么把孔子看作大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作者说自己“从众事孔子”有什么深刻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