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3 期中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嘉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之,曰:“整顿洒埽(“埽”通“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卒于家。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孙焉——家:安家、居住
B.乃轻服遁归——轻服:穿便装
C.勤苦父老——勤苦:使……辛苦
D.以老病卒于家——老病:老毛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整顿洒埽,待刘公     ②皆美于徐公
B.①以仁惠民所爱       ②草木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C.①顷,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 ②久,目似瞑
D.①时人称长者        ②如土石何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直接表现刘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②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③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④清约省素,家无货积
⑤二年,以日食策免,归乡里      ⑥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B
4.①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一整晚,百姓不得安宁。
  ②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
  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胠其囊,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二而得之——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隔阂,嫌隙
D.以天下之乐——适:适应,适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往往伏不出/其疾病
B.然喜歌诗以自娱/因长句,歌以赠之
C.东济、郓/燕、赵收藏
D.遂欲往游/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 人 不 能 用 其 材 曼 卿 亦 不 屈 求 合 无 所 放 其 意 则 往 往 从 布 衣 野 老 酣 嬉 淋 漓 颠 倒 而 不 厌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博弈论
韦弘嗣
  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勉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劳神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神迷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虽有太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之间;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技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征选者不由其道。求之于战阵,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事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是何异设木而击之,置石而投之哉!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章也。
  方今大吴受命,海内未平,圣朝乾乾,务在得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百行兼苞,文武并骛。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务,当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衮龙之服,金石之乐,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如此,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萧统《文选》  
  【注】①韦弘嗣:三国东吴人。 ②方罫(guǎ):方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阔勤思——契阔:离散阔别
B.竭命以忠——纳:献
C.旌髦俊——简:选拔
D.使名史籍——书:记载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宁越之勤,董生笃——填然鼓
B.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忽魂悸魄动
C.勇略之士,受熊虎之任——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D.君子之务,当今之先急也——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运用宁越、董仲舒、文王、周公等往圣先贤的勤劳事迹,勖勉世人不厌不倦进德修业,以实现经世济民的高远理想。
B.文章第三段有批评有鼓励,一方面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勇猛精进,一方面指出醉心博弈耗时费神弊多利少。
C.文章第四段作者针对天下纷争扰攘,君王求贤若渴的情势,鼓励当世之士把握良机,竭智纳忠,以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D.文章例证丰富,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句式以骈偶为主,整散结合,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兼用比喻、借代、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因俗论理的力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子夏与孔子的一番对话创造了一种经典的教育境界,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夏向孔子请教的是由《诗经》诗句引起的“素”与“绘”的问题,却又问到了“礼”,这两个问题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我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四五访其庐——大概
B.自昼竟夜,忘寝食——恐怕
C.虽细事不也——马虎
D.辄一之——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求知人②不拘于时,学
B.①不妄人接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开 门 授 徒 仅 有 以 自 给 非 其 义 一 毫 不 取 家 至 贫 常 终 日 绝 食 邻 里 或 以 薄 少 致 馈 时 时 不 继 宁 与 妻 子 忍 饿 卒  不 以 求 人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