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 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院。”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列传篇九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运送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闻名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困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白府请自捕逮 ②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 ③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④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⑤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⑥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王陶,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 2.D 3.D 4.(1)有人附着(靠近)府吏的耳朵说话,余良肱暗中知道他是盗贼,马上逮捕审问他,赃物全部搜获。 (2)朝廷商议借在京百姓的钱,余良肱竭力反对这件事,正好大臣们也认为他言之有理,这项提议就被搁置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已。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于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经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已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宽容、容忍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赞扬 D.除子己为郎中——除:授予官职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凋、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受迫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妻每诛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穷:尽、完 C.于是其诗益工——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没:淹没、遮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肝胆为之悼栗——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C.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庭学其试归而求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
尊卢沙 宋濂 |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①馆之。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关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②,欲渡。王尚得奠枕③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注】①大夫置:人名。②投璧祭河:古人订立盟誓时的仪式。③奠枕:安枕。④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之不疑——居:居然 B.将康我楚邦——康:强健 C.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帅:带领 D.莫若割地与之平耳——平:平定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的一项是( ) ①吾将说楚王以王国之术 ②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⑤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⑥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卢沙能获得楚王的任用,既因为他故作高深的夸谈确有迷惑人的地方,同时也与战国的时代背景有关。 B.楚王对尊卢沙一直是非常敬重的,听其夸谈“即命为卿”,即使他露出真相后,也仅仅割了他的鼻子。 C.当晋侯率领诸侯军队进犯楚国时,平时口出大言,气势不凡的尊卢沙竟无计可施。最终只好给楚王献上割地同晋侯讲和的屈辱之策。 D.尊卢沙懂得了“夸谈足以贾祸”后,“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读之令人哑然失笑,颇具讽刺意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B.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簿大惊,以白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
义田记 [宋]钱公辅 |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殛,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居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谓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屏而家居俟代者——屏:摒弃 B.而力未逮者二十年——逮:达到 C.彰君之赐乎——彰:使……显著 D.予尝爱晏子好仁——爱:仰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组是( ) ①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②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④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⑤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⑥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乐善好施、救济族中穷人的事迹。 B.范仲淹存有购置“义田”的志向二十年,但终其一生贫穷,只得以“施贫活族”传给子孙,由子孙实现他的理想。 C.作者认为范仲淹办“义田”的举措比晏子更接近孟子的要求,并且他的做法更高明、更有远见。 D.本文赞扬范仲淹义举的同时,也斥责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 4.把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