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已。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于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经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已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之,即解出亲——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宽容、容忍
C.诸公其行,连辟之——多:称赞、赞扬
D.子己为郎中——除:授予官职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
①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②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③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④恢劾奏凋、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受迫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妻每诛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B
4.(1)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
  (2)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旬日不见其巅际——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尽、完
C.于是其诗益——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户——没:淹没、遮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肝胆之悼栗——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B.既览必发为诗,纪其景物时世之变——独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C.蓬蒿没户,志意常充然——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D.庭学其试归而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耳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预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尊卢沙
宋濂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馆之。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关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注】①大夫置:人名。②投璧祭河:古人订立盟誓时的仪式。③奠枕:安枕。④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之不疑——居:居然
B.将我楚邦——康:强健
C.已而晋侯诸侯之师至——帅:带领
D.莫若割地与之耳——平:平定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的一项是(     )
①吾将说楚王以王国之术
②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⑤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⑥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卢沙能获得楚王的任用,既因为他故作高深的夸谈确有迷惑人的地方,同时也与战国的时代背景有关。
B.楚王对尊卢沙一直是非常敬重的,听其夸谈“即命为卿”,即使他露出真相后,也仅仅割了他的鼻子。
C.当晋侯率领诸侯军队进犯楚国时,平时口出大言,气势不凡的尊卢沙竟无计可施。最终只好给楚王献上割地同晋侯讲和的屈辱之策。
D.尊卢沙懂得了“夸谈足以贾祸”后,“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读之令人哑然失笑,颇具讽刺意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珲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诫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召晖为郎——拜:授官
B.自往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也——爱:吝惜
D.顾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试他虫斗,虫尽靡
B.漏尽,而求璧不可得——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晖寻病去,卒业于太学——是君子远庖厨也
D.我数闻璧未尝见,试请观之——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簿大惊,以白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殛,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居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谓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居俟代者——屏:摒弃
B.而力未者二十年——逮:达到
C.君之赐乎——彰:使……显著
D.予尝晏子好仁——爱:仰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组是(     )
①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②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④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⑤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⑥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乐善好施、救济族中穷人的事迹。
B.范仲淹存有购置“义田”的志向二十年,但终其一生贫穷,只得以“施贫活族”传给子孙,由子孙实现他的理想。
C.作者认为范仲淹办“义田”的举措比晏子更接近孟子的要求,并且他的做法更高明、更有远见。
D.本文赞扬范仲淹义举的同时,也斥责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
4.把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相授——独是成氏子蠹贫,以促织富   
B、师能者,我已尽能乏——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进——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每闻琴瑟声,则应节而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相顾,迄无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