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0 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敦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注:①丞相,指秦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不能,卒从之——夺:夺取
B.登十余事告之——条:分列项目、条目
C.而登喜其善——迁:变
D.航海诣上书——阙:朝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B
3.B
4.(1)高登想不接受它(或赠金),未被允许,又无法归还,(就)请求把钱放到学府里,(用来)买书以答谢百姓。
  (2)古县,是秦太师父亲过去治理过的地方,实际上太师就出生在这里,何不建祠祭祀他?
  (3)高登归葬其母,事情结束后来到监狱,而舜陟先因事下狱死了,冤情最终昭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谭”,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宽尉出捕    趣:催促
B.募索为蛊者治    穷:彻底
C.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上其事    交:交结
D.留于唐凡五年,民以祠    像:立……的塑像
2.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说明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
①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②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
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 ④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⑤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 ⑥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抢先下手,果断派出尉官和士兵,将罪犯全部抓获。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传播医药知识,查究法办蓄蛊者,改变了当地蓄蛊***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然后再慢慢将盐转卖给百姓,使百姓生活不受干扰。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在他领导下新开垦的田地和新修建的水渠,得到了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尝到了苦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题。
  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众汹汹不肯还。天璋虑其生变,劝总管张国宝听其渡,国宝从之,遂以无事。后为中台掾,有侍御史倚势贪财。御史发其赃,天璋主文牍,未及奏,顾为所谮,俱拘内廷。御史对食悲哽,天璋问故,御史曰:“吾老,唯一女,心怜之,闻吾系,不食数日矣,是以悲耳。”天璋曰:“死职,义也,奈何为儿女子泣耶?”御史惭谢。俄见原免。大德四年,为工部主事。蔚州有刘帅者,豪夺民产,吏不敢决,中书省檄天璋往讯之,帅服,田竟归民。尚书省立,迁刑部郎中。适盗贼充斥,时议犯者并家属咸服青衣巾,以别民伍。天璋曰:“赭衣塞路,秦弊也,尚足法耶?”相悟而止。尚书省臣得罪,仁宗召天璋入见,帝指曰:“此不贪贿卜天璋也。”即以中书刑部印章付之。既视事,入觐,赐酒隆福宫,及锦衣三袭。后被命治反狱,帝顾左右曰:“君璋,廉慎人也,必得其情。”天璋承命,狱赖不冤。皇庆初,天璋为归德知府。劭农兴学,复河渠,河患遂弭。时群盗据要津,商旅不通。天璋擒百数人,悉磔以徇,盗为止息。改授饶州路总管。天璋既至,听民自实,事无苛扰,民大悦,版籍为清。县以饥告,天璋即发廪赈之,僚佐持不可,天璋曰:“民饥如是,必俟得请而后赈,民且死矣。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竟发藏以赈之,民赖全活。天历二年,复拜山南廉访使。至则厉风纪,清吏治,州郡肃然。是时,米价翔踊,乃下令勿损米价,听民自便。于是舟车争集,米价顿减。复止宪司赃罚库缗钱不输于御史台,留用赈饥。御史至,民遮道称颂。至顺二年卒。谥正献。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原免——见:出现
B.复河渠,河患遂——弭:消除
C.悉磔以,盗为止息——徇:示众
D.必得请而后赈——俟:等待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卜天璋“爱民”的一组是(     )
①天璋虑其生变 ②田竟归民 ③听民自实,事无苛扰 ④竟发藏以赈之
⑤舟车争集,米价顿减 ⑥复止宪司赃罚库缗钱不输于御史台,留用赈饥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天璋研读史书,懂得治国的方略。在处理饥民渡河南迁的问题上,主张顺其自然,总管张国宝采纳了他的意见,因而没有激起民怨;任刑部郎中时,坚决反对让罪犯及其家属都穿戴青色衣帽,以便和良民区别开来的建议。
B.卜天璋为人正直,审理案件都能尽职尽责,没有出现冤案。皇帝认为他是清廉的好官,非常赏识、信任他。尚书省有大臣获罪,仁宗召卜天璋入朝,当即把中书刑部的大印交给他,同时在隆福宫赐酒款待他,并赐给他三套锦衣。
C.卜天璋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任归德知府时,鼓励农耕,兴办学堂,修复河流渠道,平息盗贼之祸;任山南廉访使时,整治风化,整顿吏治,因而州郡秩序良好。
D.卜天璋很有经济管理的才干。任山南廉访使时,米价暴涨,他下令不要压低米价,听任百姓自由买卖,于是商人们车载船运,争着聚集到那里卖米,米价很快就降下来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发其赃,天璋主文牍,未及奏,顾为所谮,俱拘内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申之责,吾独任之,不以累诸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驢,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xū:忽然)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嘒(huì)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四年,位不过奉礼太常,当世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苦吟书 疾:快速
B.恒小奚奴,骑距驢 从:使……跟从
C.非大醉及吊丧日,如此 率:全都
D.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死 竟:居然
2.作者与杜牧一样“状长吉之奇甚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这一写作特点的一组是(     )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恒从小奚奴骑距驉,背一古破锦囊
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④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⑥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本文,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
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而是思量牵合、规定程限。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对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色彩。
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亦有借题发挥之意。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1~4题。李仕鲁传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从之,尽受其学——游:求学
B.杂居同事,可以相者也——济:渡过
C.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视:和……比较
D.皆其品秩——高:提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⑤章数十上,亦不听⑥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并于洪武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锋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已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祖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
  [注]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①几个人(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而归高祖——济:赈济,救济
B.悉达绥五郡——抚:安抚,镇抚
C.悉达麾下数千人——勒:强制
D.高叹曰:“卿言之矣。”——得:得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
①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用蓄谷。②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③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⑤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⑥哀毁过礼,因遘疾卒。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敬帝时,侯景叛乱,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屯积粮食,安抚灾民,并派其弟随王僧辩讨伐侯景,受到梁敬帝的重用。
B.在梁末的动荡之中,王琳利用地势之便,想沿江而下,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的阻击,在事实上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之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又受到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保全了新蔡一带,安抚百姓,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虽然任侠仗义,但颇好诗书,又礼待贤士。他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名,后来又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但是因为他识运知归,受到史臣的批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