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事博士九江朱普。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窺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极,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摹弘。”帝曰:“命①,往,女谐。”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么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 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后病愈,复入侍讲。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a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俠为太子太傅②,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亭,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节选自《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注】①俞:叹词,表示允许。②太傅:与下文的“少傅”都是教授太子的官员。 1.对下列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本:原来的 B.每以礼让相厌——厌:满足 C.今博士不难正朕——难:困难 D.今日所蒙——蒙:得到的,受到的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桓荣“为推崇古事而坚持讲诵或勉励后生”的一组是( ) ①贫窭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 ②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③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 ④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 ⑤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缓,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⑥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令桓荣讲解《尚书》觉得他讲得好就授予j也议郎一职,赏赐十万钱,并让他教授太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适逢欧阳博士一职空缺,世宗想要任用桓荣,可是桓荣却谦虚地推荐了他的两位同门。 B.世宗到太学视察,看到桓荣与各位博士辩论时温文恭让,以理服人,就特别地加以赏赐。有一次,在朝中宴会时,诏赐群臣奇果,大家都接受并揣到怀里,只有桓荣依古礼举双手行叩拜礼后才接受。 C.博士张佚不妄揣圣意坚持为天下选材,得到世宗称赞,被封为太傅。桓荣也被封少傅,并被赐予车马。桓荣广聚门生,陈列车马、印绶来鼓喷他们学习古学。 D.早年时,桓荣虽然家境困厄可依然坚持讲诵学习古学。他的族人荣元卿嘲笑他生逢乱世学无所用,后来桓荣以学致官,他的族人桓元卿揶揄道:我是农家孩子,靠双手劳动,不像你,靠读书取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B 3.D 4.(1)桓荣曾经卧病在床,太子每天早晚派中傅询问病情,还拿美味、帷、帐、奴婢来赏赐他。 (2)假如是为了阴氏,则阴识可以作太子师;假如为天下,那么本来就应该任用天下贤才。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州郡遇圣节锡宴,率命猥妓数十群舞于庭,作“天下太平”字,殊为不经。而唐《乐府杂录》云:“舞有字,以舞人亚身于地,布成字也。”王建《宫词》云:“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遇舞头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则此事由来久矣。(周密《齐东野语》) 1.文中所叙是一种什么景象?周密对此有何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谈谈你对类似现象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侯。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节选自《宋史·何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 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②或著崖石皆没镞 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太师都惊恐起拜。 B.何灌深谙西北边事,受到徽宗赞许。他任河东将士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徽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抗敌三日,受伤战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一:竟然 B.朕将属以孤幼——属:托付 C.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并:并且 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绩对主上“忠诚”的一组是( ) ①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②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③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 ④遂得突厥畏威远遁 ⑤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⑥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 A.②③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绩最初辅佐李密,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李密)归顺了唐朝;而李绩仍占据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 B.李绩把自己占据的州县的百姓及士兵登记造册,并全部禀告给李密,让他自己献出这些土地和民众,把功劳留给李密。 C.李绩行军打仗,善于谋划,遇敌随机应变,在讨击外族的作战中大获全胜;太宗称赞李绩就是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也比不上他。 D.李绩深受太宗恩遇,太宗先后封他右武侯大将军、并州都督、兵部尚书等职;李绩突发重病,太宗剪下自己的胡须,为其和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州。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齎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至土田荒芜,民无储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它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蓄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濬河役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濂荐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辄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之立祠祀之。(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去家远,艰于衣食——去:距离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输:运送 C.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俟:等待 D.饥民攘食人一牛——攘:偷窃 2.一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的一项是( ) ①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 ②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③信圭设教戒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 ④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⑥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瘗之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熙年间,李信圭因贤良被举荐担任清河知县。当地百姓好盗墓、纵火,李信圭设立教戒十三条,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将百姓的勤劳、善良或怠惰、恶性公之于众,清河风俗因此得以改变。 B.李信圭关注民生,宣德三年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由于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丁壮尽无,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请求朝廷重申先前兵部的命令,限制役夫的征用。 C.李信圭勤政为民,在担任蕲州知府时,上奏朝廷把淮安卫卒侵夺的数百顷湖田归还百姓。在淮河水泛滥、百姓财物受损严重的情况下李信圭请求朝廷赈灾,并停止岁办物件以及征用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 D.李信圭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当他被提拔担任蕲州知府时,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让他留任,朝廷于是命令他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后来李信圭死在清河县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4.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广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平。”作《玄守论》以答之,曰: 或谓谧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 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和,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平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 阙:欠缺 B.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综:综合 C.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 赡:充足 D.耽玩典籍,忘寝与食 耽:沉湎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 )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入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人道,无以慰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