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30 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属:连缀 B.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B 3.B 4.(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 (2)改革朝政,遇有不顺利的事情,在朝廷集中商议,欧阳玄畅所欲言,没有隐讳。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贵士之力也——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备:详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东西南北,莫敢不服——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何不吉之有哉——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君子焉可侮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制则破焉——金就砺则利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戚:忧伤 B.五让不许——让:推辞 C.必以太平责之——责:责怪 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中:诬陷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之南都——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乃决策谋取横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然事有先后——凌万顷之茫然 D.以其遗表无所请——亦足以畅叙幽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 B.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 C.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过去的旧政策。 D.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十分贫穷,一辈子如果不是去人家做客,就从来都不吃肉。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 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5.文言文中说范仲淹“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意思是“他侍奉皇帝、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信条,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这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为人处世的原则,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注释: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②白屋:指平民,寒士。③仓头庐儿:奴仆。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引出阁曰——引:推荐 B.延颈企踵——延:伸长 C.卒逐昭公——逐:放逐 D.如是则庶事理——庶:众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光闻之,告吏勿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去以六月息者也 C.望之因是上疏——因人之力而敝之 D.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其孰能讥之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搜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土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5.文言文《萧望之传》中说“各从其志”,意思是“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请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章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以此观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②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取材于明·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徼(jiào):边界。②光禄:官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千钱买一石——或:有人 B.然穷其所生之地——穷:追究 C.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胜:超过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妄:随便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②而不欲以告人欤 B.①则人益贵之 ②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 C.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②甥其为我记之 D.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 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国都的人于是把我们的木柴当做宝贝一般 B.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我料想它们与竹子在江南(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同 C.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气节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竹子本可以不离开江南就获得人们的尊重啊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为竹溪写的一篇“记”。“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文章起笔写国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对竹子的喜好和厌恶,一好一恶,对照鲜明。 C.任君自称为“竹溪主人”,与东晋陶渊明爱菊、北宋周敦颐爱莲,意趣情怀相似。 D.任君不与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为他喜爱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质。 5.文中说“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说“世上的美丑(好恶),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标准)呢”。请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句子的领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龙渊义塾记 [明]宋 濂 |
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一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敝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都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围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已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 1.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 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 C.俾无有所与——俾:使 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 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 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