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祭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烯络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字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备(chá):人名。④缔络(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焉——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收成
D.诏祥与宇文贵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
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 
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
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B.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备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答案
1.B
2.B
3.A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成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园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①民岂乐为盗哉
②时艰岁早,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人皆倒困以应之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荒,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义 田 记
[宋]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予尝爱晏子好仁,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居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谓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家居俟代者——屏:摒弃
B.而力未者二十年——逮:达到
C.君之赐乎——彰:使……显著
D.予尝晏子好仁——爱:仰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择族之长贤者主其计 ②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B.①是隐君赐也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C.①规模远举      ②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
D.①操壶瓢沟中瘠者   ②吾属今之虏矣
3.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
①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②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③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④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⑤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  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乐善好施、救济族中穷人的事迹。
B.范仲淹存有购置“义田”的志向二十年,但终其一生贫穷,只得以“施贫活族”传给子孙,由子孙实现他的理想。
C.作者认为范仲淹办“义田”的举措比晏子更接近孟子的要求,并且他的做法似高明、更有远见。
D.本文赞扬范仲淹义举的同时,也斥责了那些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却只顾自己的达官贵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①先生金姓,采名,字若采,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谓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③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砍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④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选自国学扶轮社廖燕《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评书——衡:衡量,评价
B.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之——排:批驳
C.鼎革后,绝意仕进——鼎革:朝代更易
D.惟坐贯华堂中——兀:茫然无措
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金圣叹“善衡文评书”的一组是(   )
①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②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③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④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⑤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馀言
⑥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先生学问广博,评点诸书,别开生面,阐发作文奥秘,教己作文方法,谈论典籍和记载极其透彻,僧侣和俗人都觉得好。
B.由明入清以后,金先生放弃了做官的念头,除了和亲人朋友交谈以外,把读书著作作为追求。并根据《论语》中的有关语句为自己取名。
C.金先生按次序定出的“六才子书”,的确是开读书人不同的眼界。但是他的很多评论,只有其中的《西厢》《水浒》两部得以在世上留行。
D.作者将解《古诗十九首》一事与金圣叹的死联系起来,并记录了他意外从容的谈论。还说,有许多人模仿金圣叹的风格评论著作,他后代仍受求学者的称赞。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则拊掌自豪,虽向时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麾下步骑八万余——凡:总共
B.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洎:等到
C.潜又抑而不——闻:听见
D.上其死——贷:宽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擢内殿直都虞候——主辱军破,天下笑
B.廷召等怒,诟潜曰——更延英俊,才授爵
C.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潜不至——潜又抑不闻
D.并家属长流房州——仍籍没赀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
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
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
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延中,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载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连缀
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育,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