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8 期中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词语中划线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坐(端正)
B.苏子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C.渔樵于江之上(江水)
D.酒临江(斟酒)
2.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举一反三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1、C
2、C
3、C
4、D
5、① 这里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忽然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卷五四列传第二四李广苏建传)
  [注]①栘yí中:厩名。②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③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④受辞,审讯。⑤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    ②《齐谐》者,志怪者
B.①为武置酒设乐,谓武曰       ②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①使牧羝,羝乳得归       ②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武置酒设乐  ②庭中始为篱,已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引佩刀自刺      ②汉武帝嘉其义③律知武终不可胁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⑤举剑欲击之     ⑥常愿肝脑涂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 德 传
宋·苏 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神勇营的逃兵。②利:同“痢”。③候者:哨兵。④自告者:自首的人。⑤物:这里指众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三死者,吾不复矣——恤:体恤。
B.凡猛兽能识人气——类:大都。
C.逡巡耳而去——弭:低垂。
D.德自死矣——分:料想。
2.下列各组,全都表现孟德勇敢的一项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以其衣易一刀十饼。 ②惟山之深者往焉。 ③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④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⑤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⑥今孟德其中无所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大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羌大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B.官属欲赋敛请——谢,谢罪
C.宜正天下名贤多见逮——染,牵连
D.臣宜之——坐,判罪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甫规为人正直,因不搭理徐璜等人送礼的暗示,所以没被封侯,还被拘捕服苦役。
B.皇甫规荐中郎将张奂代替自己,荐贤让贤的精神可嘉。
C.因受党锢事件牵连,皇甫规主动上书,要求朝廷判他罪,这表现了勇于承责的精神。
D.本传记皇甫规,突出其贤能,有正面叙事表现,也有从他人着笔的侧面描写。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赡养父母问题,孔子提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见解,认为子女仅仅赡养父母,这是不够的。
B.从政者应当对“孝”做出表率,以此去教育百姓,实现治国的理想。
C.从政者在道德上放松要求,造成社会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感到痛心和悲伤。
D.多做善事,心存善念,老百姓就会感恩,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这是孔子提出的救世主张。
2.三则选段都有“敬”字,孔子在“敬”字上表达了哪些思想内容,请做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问,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欲相普,或谮之日:“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意正如此,试卿尔——特: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如何?——道,道理
C.惟夺其权——稍: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赞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使一举下——填然鼓之,丘刃既接,弃甲曳兵走。
B.上晚朝——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们谢罪
C.岂得喜怒专之——百姓皆王为爱也
D.《论语》二十篇也——位卑则足羞,官盛近谀。
3.《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