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①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来源:0115 模拟题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都门外——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之——劝:劝说。
C.以为其都少尹——白:启奏。
D.而可祭于社者——没:通“殁”,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一旦年满七十 ②夫秦王之威,而相如迁叱之
B.①然吾闻杨侯去 ②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①丞相有爱惜之者 ②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D.①在斯人欤 ②吾还也
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答案
举一反三
①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②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
③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 ④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⑤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⑥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1.B
2.B
3.C
4.D
5.(1)汉代的史书已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后世的擅长画画的人又将他们的事迹画成图画。
  (2)京城的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跟着唱和。
  (3)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为榜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之。摘自《新五代史》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人问延孝梁事——屏:屏退,使……隐退
B.以铁骑五千自郓汴——趣:通“趋” 奔赴、趋向
C.臣待其既分——请:请求
D.知友谦难——被:表被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延孝胸有韬略、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乃以百骑奔于唐 ②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③出其不意,捣其空虚
④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 ⑤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 ⑥会孟知祥夹攻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后擢为扬州刺史。
  三岁,宣帝下诏以贤良高第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异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师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去食谷马。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不敢有所隐。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猪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其识事聪明如此,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奸人去入它郡,盗贼日少。
  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后数月,征霸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五凤三年,代丙吉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户。为相五岁,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选自《汉书·循史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为丞,处议于法——当:适合,得当
B.大将军霍光政——秉:主持,掌管
C.以刑罚痛群下——绳:用绳子捆住
D.及耕桑——务: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食于道旁乃乌所盗肉 ②治天下第一
B.①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 ②外宽内明得吏民心
C.①霸独用宽和为名 ②霸力行教化后诛罚
D.①问不敢有所隐 ②某大木可以为棺
3.下面四组,全都表现黄霸敏于吏治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 ②严酷以为能
③置父老师师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 ④吏民不知所出,咸称神明
⑤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⑥习文法,然温良有让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民留不获——丐:乞求
B.登十余事告之——条:分条陈述
C.琥怒,谋以危法——中:内心
D.登母死舟——属:适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 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 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 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 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 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 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金制,宰相子例试补省掾。楚材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问以疑狱数事,时同试者十七人,楚材所对独优,遂辟为掾。后仕为开州同知。贞祐二年,宣宗迁汴,完颜福兴行尚书事,留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己卯夏六月,帝西讨回回国。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后皆验。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楚材曰:“否。”卒不蚀。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壬午八月,长星见西方,楚材曰:“女真将易主矣。”明年,金宣宗果死。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此天降符以告陛下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帝即日班师。(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四十六)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宿:预先
B.问以疑数事——狱:监狱
C.雪三尺,帝疑之——雨:雨水
D.女真将主矣——易:轻视
2.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学行事金世宗——帝亦自灼羊胛,相符应
B.玄冥之气,见盛夏——以善造弓见知
C.辟左右司员外郞——辽金世仇,朕汝雪之
D.母杨氏教学——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
3.以下句子中,都能表现耶律楚材才识出众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①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 ②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③时同试者十七人,楚材所对独优 ④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
⑤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 ⑥楚材曰:“女真将易主矣。”明年,金宣宗果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宝婺生传
清 陆次云
  宝婺生,忘其名。顺治初,我师破金华,宝婺生夫妇相散失。生卧积尸中,得免死。妇行不知所向,为健儿所获。无何,健儿移师驻华亭。生觅耗于华亭,不可得。困乏无聊,坐叹于旅馆之侧。旅馆主人鉴其貌,怜而问之。生告以故,主人曰:“若识字乎?”曰:“识。”“习会计乎?”曰:“习。”主人曰:“盍留我馆中,勷若事而徐访尔妻,可乎?”生曰:“得如是,诚幸甚。”生入馆,悉代主人劳。主人逸甚,而业加盛,利倍入。主人有女,欲妻之,而未发也。
  一日者,旭始旦,一人急遽趋而来,至馆饭;饭毕,酬值,急遽趋而去。生视其有所遗,启之。灿然白镪五十金也。以告主人,俟其返。日亭午,其人复急遽趋而来,汗渍衣,息喘喘,详视几地,茫然也。生问之,曰:“觅遗金。”生曰:“遗几何?”曰:“金五十。”生曰:“何用乎?”曰:“持向营中往娶妇,失之矣,将奈何?”生曰:“金固在,还之于子,无苦也。”即出金,其人受金拜谢去。越数日,失金者持二柬云:“蒙子还金,事谐矣。某日当婚,此婚君所赐也,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生固辞。主人曰:“吾勿暇,而不可却也。” 生秉主人之命至期往往见失金者之家乃亦一善族也日未晡生闲步溪头遥见一叶扁舟半篙春水中有翠袖云鬟之人掩袖而坐云载新妇至。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也;妇偶举目视生,俨然故夫也。于是生一恸而偃于碧草之上,妇一恸而伏于孤篷之中。舟及门,促妇起,不能起也。问其故。曰:“适见一人如故夫,故伤悼欲绝耳。”问其人何若,妇言其仪表衣冠,宛然生也。娶妇者急觅生,见生悲卧不能起,问其故,不肯言。固问之,曰:“适见一人……”语未毕,哽咽不能续。娶妇者憬然曰:“我知之,是妇即君妇也。君既得金,君之金矣。还金而赎妇,是天命我代君以完其偶也。君无悲,吾感君义,敢不以此为报乎?”生难之,娶妇者请其主人以为主。主人曰:“还金者,义士也;还妇者,义不在还金下。娶妇而失妇,不可也。吾有女,当妻还妇者;所娶妇。当返还金者。”闻者成以为善而两从之。更推主人之义,与二义士相鼎立。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
  注:①宝婺:浙江金华府的别称。②我师:指清军。③健儿:指清兵。④勷:同“襄”,相助。⑤白镪:白银。⑥晡:申时。即下午三时至五时。⑦憬然:醒悟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觅于华亭——耗:音信、消息
B.困乏无聊——无聊:精神空虚
C.留我馆中——盍:何不
D.生之——难:感到为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勃若事徐访尔妻 ②娶妇失妇,不可也
B.①用乎 ②问其人
C.①坐叹旅馆之侧 ②金固在,还之
D.①生偶举目视妇,俨然故妻 ②促妇起。不能起
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义举”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主人有女,欲妻之 ②以告主人,俟其返 ③还之于子
④敬请主人与君饮卮酒 ⑤敢不以此为报乎 ⑥吾有女,当妻还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