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 ③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
④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直臣之名 | ⑤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 |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
伶官传序 欧阳修 | ||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 ] | ||
A.盛衰之理——理:规律。 B.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原本,本来 D.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盛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 ] | ||
①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④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选文第②为叙事,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晋王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B.选文第③段为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紧紧抓住一兴一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C.第④段与第③段在论述上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庄宗小看“忽微”、沉溺于逸乐的史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 意在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给第④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 故 方 其 盛 也 举 天 下 之 豪 杰 莫 能 与 之 争 及 其 衰 也 数 十 伶 人 困之 而 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 ||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魏书·蒋济传》 )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用:因此 B.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的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羽遂见禽——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许割江南以封权——去以六月息者也 D.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节选自《战国策 燕策三》)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 ||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北蛮夷之鄙人——鄙:卑鄙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提起 D.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 | ||
A.图穷而匕首见——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因人之力而敝之 C.乃欲以生劫之——敢以烦执事 D.卒惶急不知所为——若属皆且为所虏 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文章加粗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选段简要概括荆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