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jiāng,公正,严明)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吏幸相国召按之——庆幸,幸而
B.以为“岂少朕与”——轻视,贬低
C.帝富于春秋——多,特指年纪小
D.惠帝让参曰——责问,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参游园中——谓窋曰
B.试私从容问父曰——遵勿失
C.重厚长——乃我使谏君也
D.然无言吾告也——顜画一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官吏中言辞严厉苛刻,想要追逐名声的,(曹参)就斥退赶走他们。  
B.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您担任丞相,天天饮酒,没有什么奏请,用什么忧国忧民呢?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赶快入朝去侍奉皇帝,天下事不是像你认为的那样。
D.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现在陛下垂衣拱手而治,我们谨守职责,遵从萧何之法而不犯错,不也可以吗?
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在地位卑微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但两人做了将相后,就有了隔阂。
B.卿大夫及下属对曹参不理政事有意见,但曹参没给他们张嘴劝说的机会。
C.僚属们每日饮酒歌呼,曹参特地来到后园设座饮酒与他们歌呼相应。
D.当曹参儿子奉皇命劝说父亲要有所作为时,曹参怒斥并鞭打了儿子。
5.曹参做丞相是有原则的,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何是曹参的前任丞相,请写出一个与萧何有关的成语或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宫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答案
1.A
2.A
3.C
4.C
5.“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遵而勿失”或“守而勿失” )约法三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答案不唯一)
6.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宫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举一反三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至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穷困调南和尉,有惠政,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识锦绣,未尝求足,无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注:①服:服丧之礼。②笥sì:盛衣物的竹器。③ 扃jiǒng钥:门锁。④饫yù:宴饮。⑤蹇士:寒士。 (节选自《新唐书·卓行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母至京师——负:背着
B.即有累,吾当,不及余人——坐:罪责
C.子哭过哀,欤——礼:礼节
D.德秀自之——乳:喂养
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先人得祀,吾何娶? ②既长,将
B.①家苦贫,求为鲁山令 ②爱陆浑山水,定居
C.①陶然弹琴自娱    ②吾哀之,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D.①族弟结哭恸     ②人以酒肴从
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元德秀无名利之心的一组是[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②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③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④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 ⑤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 ⑥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
  许善心,宇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垂再拜受诏——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①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
  陈亡,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始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余人,同善心之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
  宇文化及***炀帝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垂涕再拜受诏——涕:眼泪
B.初付法,千余人皆称被役——推:审问
C.法官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候:等候
D.虽不满日,于宿卫——阙:空缺
2.以下句子中,全都是表明许善心忠诚于隋朝的一组是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①善心哭尽哀,人房改服 ②善心怒之,不肯随去 ③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
④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 ⑤忽自求死,岂不痛哉 ⑥善心不舞蹈而出
相州昼锦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民生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如何,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
1下列句子中划线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盖士方时,困厄闾里——穷:不得志,不显贵
B、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无穷——垂:低下
C、矜名誉为可——薄:轻视,认为可耻
D、而天下于泰山之安——措:放置,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季子不礼其嫂——遂见用小邑
B、惟德被民生功施社稷——吾尝终日思矣
C、而士亦此望于公也——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描述了士人贫穷时备受冷落而得志时非常荣耀的情景。
B、魏国公出身名门,年轻时仕途就很顺利,当时的士人对他十分仰慕。
C、魏国公不是靠着侥幸而得富贵,并不特意夸耀自己获得的高官显位。
D、作者非常敬佩魏国公的品格与功业,于是写作了《相州昼锦堂记》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入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孙丑下》)
1. 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作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指责国齐国君臣对百姓不负责任的行为。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