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问题。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问题。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问题。游褒禅山记(节选)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后赤壁赋(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其好游者不能也/穷:走到尽头       
B.则咎其欲出者/或:有人
C.安所得酒乎/顾:回头看         
D.攀栖鹘之巢/危: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予摄衣而上
B.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听所止而休焉
C.有怠欲出者/江山不可复识矣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藏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进行考释,不似一般的写景文字,而是具有学者的实证精神。
B.褒禅山是借唐代一个曾在那里筑舍定居的高僧的名字来命名的,也被称为“华山”,是因为寺院旁有一个华山洞。
C.《后赤壁赋》中“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D.《后赤壁赋》一文写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游山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B
3.B
4.(1)距离华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碑文模糊,只有它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
(2)恰好(适逢)有一只孤鹤,横跨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穿着)黑裳白衣。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节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超逸的兴致)       
B.气彭泽之樽(超过)
C.天高地(广阔)                         
D.识盈虚之有(定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穷益坚/若属皆为所虏          
B.兰亭已,梓泽丘虚 /则知明而行无过
C.  奉宣室何年/ 处涸辙犹欢           
D.酌贪泉觉爽 /怀帝阍不见
3.下列各句中与“怀帝阍而不见”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B.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C.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D.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将所见所闻,集于笔端。
B.“ 遥襟甫畅----”此段描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C.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D.文中有着对人生无常、命运坎坷的无限感慨,抒发自己虽怀才不遇却自我砥砺、乐观开朗、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提示:已经给出标点处不用断)(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苏轼《后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苏轼《后赤壁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吉文,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1.下列句中加粗“之”字的解释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鹏徙于南冥也
A.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其翼若垂天
C.且夫水积也不厚                   
D.二虫又何知
2.下列句子句式和例句相同的是( )
示例:南冥者,天池也。
A.之二虫又何知!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莫之夭阏者。                         
D.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3.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_____________
B.我起而飞/决:_____________
C.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_____________
D.《齐谐》者,怪者也 /志: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曲,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讫事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满秩:官吏任期届满。②蛮貊:蛮,古代对南方各民族的称呼;貊,对东北少数民族的叫法。③乡曲:乡里。④危法:严酷之法。⑤秦太师:丞相,指秦桧。⑥藁葬:用禾秆安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不能,卒从之/夺:夺取
B.登十余事告之/条:分条陈述 
C.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D.航海阙上书/诣: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B.任古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直言相告:这是可以借此升官的好事,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C.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附权贵,最终被判入狱。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以险衅,遭闵凶/夙:早时
B. 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C.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借鉴
D.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子
2. 下面几句话中全部表现李密“至孝”的一项是(   )
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⑤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⑥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3.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叙述自身的不幸遭遇和祖母刘氏疾病缠身的困境,为下文的上表陈情,愿乞终养作了铺垫。也是下文辞不赴命的有力依据。
B. 本文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以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为难心理,以求获得晋武帝的谅解,进一步为“辞不赴命”作铺垫。
C. 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的两难选择,引入“孝治”的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为徇私情,但是也合情合理合法。
D. 恳请晋武帝批准自己的终养祖母的要求,并言明先尽忠诚后尽孝道的拳拳之心,忠爱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示出了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