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9 期末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炳烛:点燃蜡烛照亮。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2.(1)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
  (2)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①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②“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李斯列传》)
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指:向上直立(竖起)。
C、项王按剑而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D、先破秦入咸阳者之——王:称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窃大王不取也/乃装遣荆轲
B、樊哙侧盾以撞/失所与,不知
C、未有封侯赏/而燕见陵耻除矣
D、若属皆为所虏/臣死不避
3、翻译下列语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燕国看见欺凌的耻辱除掉了。
B.失其所与,不知——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秦国的大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1—3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沛公安在?
3.翻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1—3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1.以下句中“为”的意思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中第一个“为”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为之奈何?
B.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
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D.愿举国为内臣。
2.以下加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     )
A.秦地可尽也。
B.言沛公不敢项王也
C.项伯杀人,臣之。
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3.翻译。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