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宋]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宋]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 ①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②画角:古代乐器名,形如竹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
小题1:请简析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此诗写于作者被贬于滁州时,后人评价它“自有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请结合本诗颔联或颈联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本句总写在怀嵩楼上所见到的云烟重重叠叠、缠绕城郭的景象,(1分)从而引发了自己怀人追昔的感慨,(1分)为下面进一步分别写登怀嵩楼所见云雾散后的晚秋景象及由此引出的想象做铺垫。(1分)
小题2:(示例一)颔联:深秋虽霜林叶落,景象萧疏,但群山争出,别具一番胜境;楼前野菊丛生,迎霜竞放,正好可使人杯酒对赏,略慰愁怀;(2分)这开阔疏朗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1分)(示例二)颈联: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凭栏远望,满目斜晖,映照着郁郁青松;(2分)这萧疏开阔的画面,洋溢着诗人傲岸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乐观的力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首句是一个写景的句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氛围,为抒情做铺垫。具体而言,诗人正是看到“云烟”遮蔽城市的特点,才对应地联想起人生蒙受的不白之冤,并引发对有过这种经历的“昔人”的怀念和对自己经历的感慨。
第(2)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颔联和颈联都是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而题干要求分析的“傲岸不可摧抑之气”则是诗歌的情感,因此,本题实质上是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诗歌颔联或颈联。答题时,应先指出诗句的意象、意境,然后再指出意象、意境所寄寓的情感,最后评价是否符合“傲岸不可摧抑之气”的特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中吕]喜春来·秋夜(其一)
[元]李致远【注】
月将花影移帘幕,风怒松声卷翠涛,呼童涤器煮茶苗。惊睡鹤,长啸仰天高。
【注】 李致远:名深,字致远,一生不得意。
小题1:请简要赏析“月将花影移帘幕”的妙处。(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元曲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渔家傲·斜月
黄 裳
已送清歌归去后,东南楼上人声悄。冷落尤临弦上调。欢意少,空将万感收残照。  窗外剑光初出鞘,斜窥梦断人年少。未到盖棺心未了。尘虑扰,双眸竟入扶桑晓。
【注】 ①黄裳,字勉仲,北宋词人。延平(今福建南平)人。著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卷。②剑光:化用“双剑化龙”的典故。《晋书·张华传》载:雷焕任丰城县令时得双剑,剑名“龙泉”“太阿”。雷焕死后,“龙泉”不知流落何方。后雷焕之子佩“太阿”过延平津,剑从鞘中跃进潭内。使人潜水寻剑不得,只见双龙在水中相偎。③扶桑:传说日出于扶桑之下,故为日出处。
小题1:词中体现主人公彻夜未眠的词语是上阕的 ________和下阕的__________。(2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概括“未到盖棺心未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寄韩潮州愈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 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
小题1:请对颈联中的“悬”“浸”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小题1:本词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创设意境,请结合上片或下片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作者在此首词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②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
小题1:下阕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