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浦途中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4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萧萧”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萧萧”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2分)凄风苦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2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委婉深致地表现了出来。(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     ﹕             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题中“萧萧”和“淅淅”都营造出一种凄楚萧瑟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岑寂来;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小题1:这首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4分)
小题2: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乌江亭                          乌江亭
[唐]杜牧                           [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                  百战疲劳壮士哀,
包羞忍耻是男儿。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                  江东子弟今虽在,
卷土重来未可知。                  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是项羽自刎之处。
17、(1)上面两首诗歌从形式上都属于         ,内容上都属于          诗(2分)
(2)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表现的思想内容却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描摹。(4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洲烟雨:指长满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小题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小题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