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度大庾岭宋之问①度岭方辞国,停轺②一望家。魂随南翥③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④。【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 度大庾岭 宋之问① 度岭方辞国,停轺②一望家。魂随南翥③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④。 【注】①宋之问,初唐诗人。公元705年春,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此诗是他前往贬所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县和广东南雄县交界处,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岭上多梅花,也称梅岭。②轺(yáo):马车。③翥(zhù):飞。④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小题1: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有人评论本诗,诗人被贬之后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情绪,请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做简要分析。(3分) |
答案
小题1:颔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1分)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诗人眼中的鸟儿是“南”,花儿是“北枝”,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他的魂魄和思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景此情,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2分) 小题2:诗人被贬之后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情绪,从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可以看出。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2分)尾联直抒胸臆,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1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颔联明显为写景诗句,因此手法首先应想到情景交融。类似题目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小题2: 试题分析:由颈联“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中“初含霁”“欲变霞”可知天气由雨变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推断诗人内心感情的变化;由尾联“不敢恨长沙”可品味出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内心情绪。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展开。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相关试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试分析颔联与颈联分别给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画面,并指出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6分) 小题2:《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登石头城① 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②,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小题1:这首词的景物描写营造怎样的意境?词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慨?。(5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6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小题1:诗中前两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又是怎样描绘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竹枝词 [明] 何景明 十二峰①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②。 青枫江上孤舟客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①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②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③孤舟客:作者自指。 小题1: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2:请从抒情的角度对本诗的写作手法作简要赏析。 (5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螺川早发 (清)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即诗中的“海岳” 小题1:“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两句中各有哪一个字用得妙?为什么?(5分) 小题2:尾联中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也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这样写有何作用? (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