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江行赠雁①   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归雁   杜甫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江行赠雁①   欧阳修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归雁   杜甫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江行赠雁   欧阳修
云间征雁水间栖,缯缴方多羽翼微。
岁晚江湖同是客,莫辞伴我更南飞。
归雁   杜甫
春来万时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注】①此诗写于欧阳修被贬谪下夷陵的路上。缯(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
小题1:两首诗都写到了雁,各自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作分析。(4分)
小题2:两首诗借雁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
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征”写大雁要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或随时有危险)。(2分)杜诗写了高飞之归雁,“高高”表达雁的自由自在、畅通无阻。(2分)
小题2: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2分)杜诗借雁北归反衬自己仍久留异乡、有家难归的伤感。(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形象题,二诗虽都写雁,但因借助雁所表达情感不同,因而刻画描写的雁的形象也不同。
小题2:
试题分析:
第一首: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七月,范仲淹因言事直切,遭到权相吕夷简排挤而被贬谪。朝中正直大臣皆上书营救。而右司谏高若讷迎合吕夷简之旨意,独言当贬。欧阳修移书责之,言高“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以此随之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此诗作于从真州(今江苏仪征)南行赴任途中。时间正值深秋,作者暮宿江上。偶尔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这些经历长途艰辛的鸟儿太疲倦了,显得羽翼已为之衰微。诗人不禁想起前人咏雁的许多诗作来。“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唐陆龟蒙《雁》)“衡阳多道里,弱羽复哀音。还塞知何日,惊弦乱此心。夜阴前侣远,秋冷后湖深。”(唐耿讳《赋得沙上雁》)忽然,他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鸟儿是多么地相似啊!自己这位原本京官的“云中雁”,一朝被权奸排挤,如今舟行赴任。入夜时,只好在“水间”栖息。世路正自坎坷,谁知将来还有多少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缯,通"矰"。)在等待着自己呢?回想过去,固然令人齿冷,而如此暗夜里,前途又何可乐观?于是,诗人不禁觉得目前这秋风,竟如岁末的寒潮一样凄冷。自己是漂泊江湖,而这些伶娉瑟缩的征雁,真可引为同调了。因此,诗人在心中对雁儿说:请你们同我做个旅伴,一起南行吧!
第二首: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暮,在成都草堂。
诗中寄托了深切的乡思,并流露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所以诗中“春来”二字亦作“东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这首诗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这原因,一方面是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写归雁的诗,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抒发议论,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
不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乡恋国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更为深长。另外,在绝句格式上,这一首采用了对起散结的方式。盛唐绝句重散行,四个散句起承转合,句与句之间不讲究对偶。而本诗一、二句用了对偶。后两句用散句,又纯任天然。这样,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节奏优美,“神味高远”(浦起龙语)。杜甫“常常把绝句作为遣兴手段,即兴漫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形式上有意识进行多种尝试。”(周啸天《唐绝句史》)从这首五言绝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尾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   日
寇 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  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  轻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
小题1: 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晓连江风雨”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6分)
小题2: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 溪 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小题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通过哪些表现出来的?(3分)
小题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比喻句,今人沈祖芬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小题1:请简要概括诗中主人公的形象。(3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主人公“忧愁不能寐”的情状?请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