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鸳鹭③同飞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忆昔西池②会,鸳鹭③同飞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鸳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③鸳(yuan)鹭:两种鸡,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小题1:“花影乱,莺声碎”中“乱”“碎”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小题2:词中划线句子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莺声呖呖.用“碎”字概括,已可盈耳;“乱”字状花之纷繁,花影摇曳,以“乱”字形容,几堪迷目。(2分)用“乱”和“碎”同时也传递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可谓以乐景写哀情)给人以凄迷的感受。  (2分)
小题2:“春去也”一语双关,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言简意深:“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有惊心动魄的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以海喻愁,新颖奇特;“愁如海”同时也是化抽象为具体.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词人谪恨之深之广,这愁既有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得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乱”“碎”在句中的意思;②分析运用的衬托(以乐景写哀情)表现手法;③“乱”“碎”的运用在诗歌中起了什么作用,如表达出词人心绪的复杂纷乱凄迷的心情。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词的写作背景及注释,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和分析概括主题的角度来答题。“春去也”,很明显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飞红万点”运用了借代,“愁如海”以海喻愁,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分析表达效果时,可围绕着青春易逝,人生失意两方面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小题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思赠远
王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小题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②鉴:镜子
小题1:诗歌颔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张先在当时有一个绰号叫“张三影”,本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小题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④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