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10分)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理由是什么?小题2:诗的后两句,在写

诗歌题(10分)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理由是什么?小题2:诗的后两句,在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诗歌题(10分)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理由是什么?
小题2:诗的后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好在哪里?
答案

小题1:塑造一位因为丈夫远行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理由是不理残机和君出、思君。
小题2:比喻手法。好处是把思妇的思念过程比作满月由满到残的过程,表现出思妇的憔悴日甚一日,写得形象生动,含蓄委婉,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赏析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都要从诗句中找出一些与人物形象相关的关键词,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来分析作答。“君之出”“思君”体现出了丈夫远行未归;“不理残机”体现了内心空虚无心劳作的特点;“减清辉”体现了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根据词语的运用来体会表现手法的运用。“思君如满月”一句,诗人把思妇的思念比作满月,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把抽象的思念化为形象生动的满月;“夜夜减清辉”一句,以减清辉来比喻思妇的憔悴不堪,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及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先分析内容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小题1: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诗歌围绕诗眼“有情”描绘了“风”的形象,结合全诗试作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题目。(8分)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元〕倪瓒①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瓒,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物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军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