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菊 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九日,重阳日。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九日,重阳日。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品格形象。(2分) 小题2:本诗用了哪些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分析其中一种手法的作用。(4分) |
答案
小题1:不求高位、不慕功名的高士(洁士)形象。 小题2: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由最后一句“由来不羡瓦松高”可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小题2: 试题分析:“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小题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 小题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3分) 答: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小题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小题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小题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小题2: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黾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释】①金黾: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黾。②东阳:今浙江金华县。 小题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3分) 小题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3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 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小题1: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诗中的白牡丹有何特点?是如何表现的?(5分) 小题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