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  马 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小题1:孤云、归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  马 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小题1:孤云、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 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题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
小题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小题1:思归(思乡)之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小题2:夕阳沉到近处的树梢之下,远处野火似的余晖映红秋山。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入”字既写出夕照逐渐暗淡,又表明诗人伫望之久和思念之深。
小题3: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作者借这两个意象抒发思乡之情。共2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1分,书写有错不得分。
小题2:
试题分析: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共4分。写景特点2分;表达效果2分。
小题3:
试题分析: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小题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江亭夜月送别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此诗做简要赏析(4分)
(2)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本诗末句中有一字用得极妙,是哪一个字,请作具体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小题1:“白云红叶两悠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分)
小题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谒荆公不遇
方惟深
春江渺渺抱樯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春旗催日下城头。
(1)诗歌在写景时使用“渺渺”和“茸茸”,请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此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