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题。沧浪亭怀贯之(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①,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 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题。沧浪亭怀贯之(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①,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酒徒飘落风前燕, 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题。
沧浪亭怀贯之
(宋)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①,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 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悰:快乐。
小题1: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诗中“日光穿竹翠玲珑”,有人认为这句景色描写实在妙极,有人却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好,你觉得何种更好?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颈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1分)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的梧桐(1分)。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2分)
小题2:示例一:“日光穿竹翠玲珑”好。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在这么惬意的红林翠竹间,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不再,诗社凋零,以乐景写衷情,自然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示例二:“日光穿林翠朦胧”好。日光穿过竹林,原本翠绿的颜色变得模糊,与上句“深秋的金红色在林中也黯淡了许多”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借景抒情,抒发了思念友人的寂寥之情。(分析2分,手法2分,情感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颈联是哪两句?然后在根据句子进行分析。这首诗的颈联是“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抓住关键词“酒徒”“燕”可知,诗人把“酒友离散”比喻成燕子;比喻句一般都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根据关键词“凋零”可知,颈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眼前景象的萧条,触景生情,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更加重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对整首诗歌的意境感悟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紧扣“日光穿竹翠玲珑”进行感悟,体会其中的妙处。在组织答案时,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都要结合着句子里的关键词,进行联想和想象,表述出其中的妙处所在。如“日光穿竹翠玲珑”好。可以从诗人把竹林景色描写的如此美,但酒友不再相结合来分析理解诗社凋零,以乐景写衷情,进行烘托渲染,自然引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小题1: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5分)
小题2:这首诗意蕴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登高》,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军行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小题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小题2: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形象的?请简要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题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3分)
                                                                                      
小题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1)(2)题。(7分)
渔父①
吴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
注:①本词是吴镇临摹荆浩《渔父图》之后写下的十六首《渔父》词中的一首。
小题1:在“风触湖心一叶横”这句词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小题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