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小题1:诗歌结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小题1:诗歌结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小题1:诗歌结尾句在诗歌中起        的作用,其中“短愁”指          之愁。(2分)
小题2: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6分)
答案

小题1:总括(总结)全诗,或答点明主旨,或答揭示情感;羁旅(漂泊)或思乡(2分)
小题2:“迸”,为突然碎裂(破裂)之意(1),作者以此形容树叶凋落之态,让人感觉树叶不得自然脱落,而是断裂迸下的,显示了力量(1),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1)。(或:从语音上看,“迸”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动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魄,百感交集。)“入”,化无形的乡梦为有形(化虚为实)(2),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1)。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中某句诗的作用。往往是点明主题,总结全诗,表达诗人情感,给人想象的无穷空间啊等等。“短愁”从标题上看“夜泊”很明显是表达诗人的羁旅之愁。从诗歌中“孤灯”“雁秋”“离心”“乡梦”看显然是思乡之愁。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炼字类炼字点的分析和把握。我们要详细分析它在字义,运用修辞,描摹情态、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结构上等方面的作用。考虑此点,多要联系诗歌的情感主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鹧鸪:鸟名,其鸣声凄切,如言“行不得也哥哥”。
④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寓意?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下阕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小题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小题1:《春日登楼怀归》中“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句很为后人赞赏,试结合诗文加以赏析(3分)。
小题2: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但在情和景的表现上是不同的,试结合诗文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4分)
小题2: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8分)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小题1:两首诗在抒发离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哪一种共同的情感?(2分)
小题2: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