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小题1:请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诗的前两句中“忽”“渐”二字运用的妙处。(5分)
小题2:从“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到“劳梦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忽”,迅速,快;“渐”,慢慢地。(1分)这两个字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1分)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注意题目中的“夏日”),明月可爱而“渐”起,又表现出一种心理的愉快感受,(2分)才有了三四两句中散发乘凉和开轩闲卧的闲适。(1分)
小题2: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1分)悦耳清心清幽绝俗的境界使诗人想到音乐,要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1)分由“鸣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1分)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怀人”上来。(1分)这种“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1分)由景到情,层递自然。(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属于炼字型题目。考生要注意此类题的答题步骤:一结合原诗给该字释义,二赏析该字所在诗句的内容,三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情感。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既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 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 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才有了三四两句中散发乘凉和开轩闲卧的闲适。
小题2:该题可结合诗歌五至诗句的大意解答。三四句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五六句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这古雅平和的乐器,只宜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弹奏。据说古人 弹琴,先得沐浴焚香,屏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心境,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也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由 “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象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此时,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会见了亲爱的朋友。由景到情,层递自然。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踏莎行①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绍圣三年,词人被贬徙郴州。本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当时寓居郴州旅舍。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小题1: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恨”有哪几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注】本诗为作者元和十二年冬在江州所作,当时作者的弟弟白行简将于次年春天从梓州赴江州,先以信告知作者,这是白居易接到信后答复他的一首诗。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鉴赏尾联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后面题目。
定风波  李珣
志在烟霞慕隐沦,功成归看五湖春。一叶舟中吟复醉,云水。此时方识自由身。
花岛为邻鸥作侣,深处。经年不见市朝人。已得希夷微旨,潜喜。荷衣蕙带绝纤尘。
[注]希夷:指一种虚寂玄妙的境界。语出《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小题1:第一段中写景只提到了“云水”,请分析这两种景物在词中的作用。(6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喜迁莺 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①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②消减,新还恶。 
注:①悄:宋人口语,简直的意思。②一成:宋人口语,一点点地,渐渐地。
小题1:词的上阕从哪些角度表现“晓行”?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新还恶”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