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水 调 歌 头方 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水 调 歌 头方 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水 调 歌 头
方 岳①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
菽洲外,山欲瞑,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③。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方岳,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做过吏部侍郎和饶、抚、袁三州知州等官。本词是作者在游览欧阳修所建的平山堂时所做的。
②河洛: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区。③两仙翁:指欧阳修和苏轼。
小题1:“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小题2:从全词看,作者的“愁思”主要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答:                                                                           
答案

小题1: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1分);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手法和情感各1分)
小题2: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孤独漂泊,无所归依的惆怅(或: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悲叹);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感。(每点各1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这样的晴昼景色。南国的秋并不如北国那样凄凉萧索,但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江南江北”,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1分);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词意境丰满。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孤独漂泊,无所归依的惆怅(或: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悲叹);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感。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小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罟师,渔夫。
小题1:分析诗歌首句所写意象及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三、四句手法多样,试分析其所用手法及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①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①,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观潮:观看钱塘江的怒潮。每年秋天八月,钱塘江的海潮奔腾汹涌,极为壮观。
小题1:上片是如何表现钱塘江江潮的壮观景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弄潮儿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请分析颔联中作者的心理。(2分)
                                                                      
小题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隐归之处,这里指诗人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子规是哪种鸟的别名?李白的《蜀道难》中哪两句也是写子规的?(2分)
                                                                                 
                                                                                
小题2: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