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宿洞霄宫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小题1:下列关于颔联写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宿洞霄宫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小题1:下列关于颔联写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小题1:下列关于颔联写景之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取景物时动静结合。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动有静,既表现出山的灵动,又显示了山的沉静。
B.色彩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林是青色,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山林的美丽。
C.写景角度多变,有俯视,有仰观;所显情韵多样,“流红叶”显得匆忙,“点白云”显得悠闲。
D.通过想象写出了秋山绚丽的色彩。“碧”“红”“青”“白”四字展示的,仿佛铺开的彩绘,鲜艳动人。
小题2:本诗题目为“宿洞霄宫”,诗中是怎样点明“宿”的?(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诗的尾联点出了“宿”。前面诗句实写山中秋景,最后两句通过联想、想象虚写夜间卧听芭蕉雨,自然点题——在这个晚上,有谁会在枕上静听雨打芭蕉之声呢?“夜”“枕”等词,显出了“宿”。
解析

小题1:颔联所写的不是想象之景,而是描写实见之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其中指出尾联点题给1分;点出“联想”“想象”或“虚写”给1分;阐明“夜”“枕”等词显出“宿”意给1分;分析“卧听芭蕉雨”的意境给1分。
举一反三
阅读《新城道中》(其一),完成小题。(12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小题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雨停,因而说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使东风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B.颔联,描写春天早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絮帽”与“铜钲”分别比喻“岭”与“树”。
C.本诗第三、四两句写远景,第五、六两句写近景,意境优美,诗意盎然,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仿佛一组极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十分真切动人。
D.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给春耕的人们准备食物。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6分)
小题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颈联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1:杜诗特讲究“炼字”。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对本诗第七句“终”字作一些分析品味。(4分)
小题2:本诗意蕴丰富。从开头两句,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遭际与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题1:前人评价这首词“寓情于境界之中”,请举两例说明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小题1:“一别心知两地秋”是双关语:表面上写      ,实际上却是表达        。(4分)
小题2:诗的三、四句情景交融,请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小题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