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闻歌者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闻歌者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小题1:简要概括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2分)
小题2:《夜闻歌者》与《琵琶行》相比较,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6分)
答案

小题1:本诗塑造了一位生活不幸、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无限的同情。(2分)
小题1:相同:两首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2分)
不同:《琵琶行》运用了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闻歌着》只
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 (2分)《琵琶行》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了概括,而《夜闻歌
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对歌女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比较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夜闻歌者》“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与《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不同是指手法和描写的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 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②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小题1:有人说颈联中“双”和“一”的使用很有表现力,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赏析。(4分)
小题2:请对颔联所抒之情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武幕府,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小题1: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李白《送友人入蜀》完成后面各题。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是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小题1:颔联是对首联哪两个字的具体描写?“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上下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形象?本联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风格的哪种特点?(6分)
小题2:“不必问君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②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小题1: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简析。(4分)
小题2:评论家认为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分析其妙处。(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