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①抗疏②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兴(其三)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①抗疏②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匡衡:字雅圭,汉朝人。②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小题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4分)
答案

小题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小题1:答案一:用“静”字更佳。“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颈联的手法是用典,借匡衡、刘向的典故,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用了反衬与对比的手法。
小题1:对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只要能自圆其说,那个字也可,但是要简洁地阐述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6分)
小题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①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小题1: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小题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小题。(7分)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冷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小题1: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2: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这是一首    诗(体裁),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其中第三联称    。在音律上,这种诗要求偶数句末一字    。(3分)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节奏明快,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表达出一种即使离别却又“落日心犹壮”的豪情。
B.第一联对仗工整,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清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C.第二联说离人像蓬草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不拘泥于对仗,落笔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
D.“萧萧班马鸣”一句,借离群之马的鸣声来寄托他和友人的离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