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8分)从军行 唐•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8分)从军行 唐•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8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上”字,明写红旗向上移动的画面,实写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小题1:反衬、动静、借代、渲染等 言之成理即可
例:运用借代手法。用横笛和红旗代与之有关的人,让人想起嘹亮的笛声和向峰巅移动的红旗,写出了将士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借代节省笔墨,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含量,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解析

小题1:炼字题。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南歌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①星河:天河、银河。②枕簟:枕上铺的细竹席。
小题1:“凉”字使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其意蕴。 (4分)
小题2:结合全词,简述结尾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小题1:首联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哪个词表达?作者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小题2:颔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体会颈联中“日悠悠”“几度秋”所蕴涵的诗人的感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6分)
梅 花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小题1:请从表达技巧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4分)
小题2:简析“萧萧”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 秋日怀秋
宋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常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 真珠:即珍珠。② 攲:斜靠着。③ 都来:算来
小题1:这首词不直言秋却使人知秋,请分析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4分)
小题2:名家认为,下片写愁,神形毕肖,请分析作者写出了“愁”的哪些神态?(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山居即事(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请简析“遍”“稀”二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