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 4分)安肃道中清·严遂成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注】严遂成(1694-?),浙江吴兴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 4分)安肃道中清·严遂成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注】严遂成(1694-?),浙江吴兴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 4分)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注】严遂成(1694-?),浙江吴兴人,清朝雍正二年进士,仕途坎坷,只做过山西等地区的知县。
小题1: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描述。(2分)
小题2: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答案

小题1:诗前两句描绘了黄昏的安肃道上沁人心脾的幽美图景:清波粼粼,菜花飘香,夕阳斜照之下,矗立的高塔投下的影子,好像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
小题1:后两句诗描写了秋天的黄昏,高柳之上鸣蝉声乱,别有幽怨,蝉声凝滞,在风的牵拉之下,残声传过了浣衣塘那边去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孤身客行道上而生出的思乡羁旅之愁。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清波、菜花、夕阳,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赋得自君之出塞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处处减清辉。
注:“机”,指织布机。
小题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小题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小斋记事
刘止一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局:棋盘)方。
未用较得失,哪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解】刘止一,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后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小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非常精彩。从“转轴拨弦”开始,琵琶女弹奏的曲子富于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A.悠扬流畅——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
B.凄凉抑郁——悠扬流畅——低沉冷涩——高亢激越
C.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悠扬流畅
D.低沉冷涩——悠扬流畅——凄凉抑郁——高亢激越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客中九日
[明]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小题1:诗歌的第三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古人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这首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在本诗中的表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