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    汉①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②。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③。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    汉①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②。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江汉:长江,汉水。②苏:好转。③存:留养。此二句用“老马识途”典故。
(1)颔联与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什么样的图画?(4分)
答:                                                                      
(2)结合诗歌内容,试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4分)
答:                                                              
答案

(1)“片云”“ 永夜”,对比,“落日”“秋风”,借代;(提到对偶也可)落日残照,风片云,游子迁客思乡念亲图。
(2)“江汉归客” “乾坤腐儒”,抒发远离家乡、报国无门的伤感抑郁;“心犹壮”“老马长途”,抒发年纪虽老、壮志犹存的自强不息与报国热情。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①
(明)王阳明②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注】①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现已不存。
②王阳明,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               
(1)首句“寒”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4分)
                                                                   
(2)全诗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6分)
[正双调]水仙子
秋 思               张可久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1)女主人公为何“缓歌”?请简要说明。(2分)
答: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分析这首曲子是如何表现“秋思”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①②题。(7分)
古   歌
秋风萧萧愁***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注】①飚(biāo)风:暴风。②修修:形容树木干枯的样子。③思:悲。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风萧萧愁***人,出亦愁,入亦愁”,这三句写秋风萧瑟,诗人愁情满怀,出入难安,无计摆脱。
B.“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何人”“谁不”,以两个反问表明,除了诗人以外,座中其他人都不忧愁。
C.“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两句,描写了北方边地的树木被狂风吹得枝叶干枯,给人以萧疏之感。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两句,表明诗人离家越来越远,乡愁越来越重,因而日见消瘦,衣带渐宽。
②这首诗中“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两句堪称写愁妙笔,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9分)
白帝1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2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1. 此诗歌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其时,安史之乱结束已三年,唐王朝盛世难再。诗人此间流寓夔州,还作过《秋兴》等诗。
2. 诛求:勒索,敲诈。
小题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用民歌的复沓句法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见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
B.颔联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上下相对,形象凝炼而集中。
C.颈联写归马在原野里悠闲吃草,人们在家中悠闲度日的恬静场景,传达出诗人的无穷感喟,和前两联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D.尾联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现实。“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小题2:诗人怀着怎样的心情,描述了“安史之乱”后底层百姓怎样的生活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王孙:本指贵族公子,词中指代抒情主人公的丈夫。
小题1: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写到了“断魂”,上面这首词也写到了“断魂”,那么,两篇作品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作具体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