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2分)
(2)这首诗在描写夏雨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4分)
答案

(1)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间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2分)
(2)(下面说法答出一种即可;如果答对两种手法而没有分析,可得3分;如果有其他说法可视其合理程度酌情给分。)
对比(2分)。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感,突出了骤雨突至的情景(2分)。
比喻(2分)。用“打翻的墨汁”来比喻来势之猛的乌云,用“跳跃的珍珠”来比喻乱纷纷飞溅的雨点,“水如天”又写出雨过天晴、风平浪静的开阔之境(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①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 ①沈郎,指沈约。沈约晚年身体病弱,消瘦。
小题1:请就开头动词“争”的运用加以赏析。(5分)
小题2: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小题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那些情感?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