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小题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分)
                                                                           
小题2:词的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选择其中一种作具体分析。(2分)
                                                                      
小题3:词的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尤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2分)
                                                                      
答案

小题1:(2分)
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或:写山色湖光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小题1: (2分)
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一语双关;    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或许是因为仰慕美人,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字。)
小题1: (2分)
最后三小句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要扣音乐评论,点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
解析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3)                   ,水随天去秋无际。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____。
(5)吾所以为此者,                       
(6)谁怕?                       
(7)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8)舞榭歌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4分(8分)
鹧鸪天(元)魏初
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2]夜煮茶。
注:[1]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2]原字为外“囗”内“栾”,现字义同。Luan团圞:形容园的样子。
小题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小题1: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5分)
答:                                                                          
                                                                             
小题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船歌。
⑴ 诗歌的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3分)
⑵ 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①取次:仓促,匆忙。
(1)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6分)
                                                                       
(2)词的最后一句(“彻晓潇潇雨”)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试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