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   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   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小题1:词的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5分)
答:                                                                          
                                                                             
小题2: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答案

小题1:词的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3分)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了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2分)
小题1:拟人,想象(虚实结合)。(2分)“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作者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2分)抒发了作者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洋溢着深厚的爱国激情。(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船歌。
⑴ 诗歌的一、二句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3分)
⑵ 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惠洪
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日永如年愁难度。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叮咛千万句。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注】①取次:仓促,匆忙。
(1)结合整首词,说说“愁难度”中的“愁”包含哪些具体内容。(6分)
                                                                       
(2)词的最后一句(“彻晓潇潇雨”)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试作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朝耕    袁中道
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
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
小题1: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6分)
答:
小题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小题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8分)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小题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4分)
小题2:“一一风荷举”历来为人称赞,极尽荷之神韵,你认为其中的那个词用的最为精妙,请赏析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