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诗(9分)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其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其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诗(9分)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 其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其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这二首诗作于公元1100年,诗人离开海南儋州之前。当时苏轼遇赦准备北还。 小题1:这两首诗都是抒写羁旅思乡的情怀,意趣隽永,画面清朗,笔力雄放,体现了苏轼的清雄诗风。请你就第一首诗中“白鹭横秋浦,青林没晚潮”的动词进行赏析。(4分) 答: 小题2:第二首诗写于苏轼遇赦准备北还之时,你认为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分) 答: |
答案
小题1:首先,用“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更妙的是,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这种静态与诗人的主观感受一致,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然后用“没”字写晚潮,虽然是动态,却也是无声无息,与作者浩渺心事连广宇相吻合,给人一种浩大旷渺的感觉。 小题1:“杳杳天低鹘没处”和“青山一发是中原”,写的是广漠遥远的天空与苍莽的原野相接,高飞的鹘鸟正消逝在天际,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丝纤发,那里正是故乡!如此雄伟的青山居然在地平线上只露出一丝起伏的远影,可见青山之遥远,中原之遥远!这正表明诗人思乡情愫之绵长。青山的时隐时现,宛如发丝的若有若无,它牵动着诗人思乡的情愫,勾起诗人的期盼,表达了思乡盼归的心情。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对下列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尺素”喻指“书信”,情感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慨之情。 |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诗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色彩上别具匠心,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句运用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更加突出一个“愁”字,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诗句运用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借黄鹤不得飞过与猿猱也愁于攀援,生动形象地写出蜀道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6分)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2分)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题1:词人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6分) 小题2:从“情”和“景”的关系入手,分析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5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注】①水沉,沉香木。 ② 酴醾(tú mí)花名,色白味香。 小题1:第一首用什么手法刻画了水仙花的美,写出了水仙花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单分析。(5分) 小题2:诗人写水仙的意旨何在?请结合第二首诗简单谈一谈。(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