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离亭燕张 昪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离亭燕 张 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目无言西下。 [注] 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小题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
答案
小题1:“浸”有浸染之意。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语意相近即可)(5分) 小题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是、朝兴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怅惘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6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曾任监察御史等官。因被诬陷,贬州南巴尉,迁睦州司马,后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小题1:请说说颔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3分) 小题2:请找出颈联两句中分别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小题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
简答题(10分) 小题1:“曲笔”是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呐喊》中就有一些“曲笔”,试举一例加以分析说明。(5分) 小题2:杜甫有诗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他是怎样死的?(5分) |
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完成下面小题。(8分) 其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其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这两首词选自《 》一书,揭示出书中主要人物 (填写人名)的思想性格。(2分) 2.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两方面鉴赏这两首词。(6分) 答: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比较两首诗在题材、主旨上的相同之处。(3分) 2.两诗都运用对比手法,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试作分析。(2分) 3.比较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