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这首词上片最后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3: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
答案
小题1:化用了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用以强化别后浓重的思念之情。(典故、作用各1分。) 小题2:①借典型意象“梧桐、西风、淡月、归雁”渲染凄冷孤寂的气氛;②视觉、听觉描写的巧妙结合,以声衬静;(在写景手法上,如果写成用疑问句或者虚实结合也可以)(每点2分) 小题3:“频”:“频频”之意,说明词人经常从好梦中惊醒,因为时令正值“深秋”:西风的骤起,月色的惨白,高楼的雁叫无不触发词人心中的愁思。(2分)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流逝的时光无情,别后的思念深重。这一个词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人处在思念中的痛彻心扉。(2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浪淘沙 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①梁寅( 1309-1390),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7分)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本诗作于诗人当年随武则天离开洛阳回西京期间。 注释:京中:指西京长安。 秦:指长安。 上林苑:这里借指长安园林。 细柳:古地名,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在此驻军,称为“细柳营”,这里借指军营。 南桥、西第:皆指洛阳园林。 洛城:指洛阳。 1.杜审言是唐朝诗人 的祖父。(1分)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诗的首联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扣住题目“京中 ”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 B.“愁思看春不当春”一句,巧用重字,使作品气韵回环,节奏和谐。生动地刻画出一个身居他乡,哀春伤怀的诗人形象。 | C.颈联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读之令人大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之感。 | D.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作者一反前两联孤独伤感之情,表现出了乐观向上的情怀。 | 3.一个“徒”字和和一个“漫 ”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小题1:请在颔联中的“乱”和“平”中选一字做简要的赏析。(2分) 小题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4分) |
阅读白居易《舟中读元九①诗》,完成题目。(6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 ①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 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小题1:诗的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灭灯”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照应了怎样的情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可有哪些含义?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5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小题1:有人说“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用得妙,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2分) 答: 小题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