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城子 记梦①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江城子 记梦①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江城子 记梦①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①记梦,这是诗人苏轼为亡妻而作的悼亡词,作者因在梦中见到了亡妻而填词。写此词时,在山东密州任知州,时年40岁,其妻已死去十年,葬于家乡眉州。因与朝中权贵政见不合,倍受打击,自请外任,离京外任期间,革新派仍不放过苏轼,欲置之死地而后快。4年后“乌台诗案”发,险遭不测。
(1)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就其风格而言,属于     词风;点明题意的词句是                   。(2分)
(2)请说出词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通过具体的词句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2分)婉约 夜来幽梦忽还乡
(2)(3分)①表现手法:可选以下任何一种,如比喻、夸张、虚实结合(想象)、对比、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等等。
②比喻:“鬓如霜”,以寒霜比喻鬓发,既表现了作者的苍老,又传达出由于政治上的失意而憔悴悲凉的心境。
夸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夸张描写,“泪千行”更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虚实结合(想象):作者在词中实写一脸憔悴的现实处境“尘满面,鬓如霜”,虚写梦中与亡妻相见的情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将其思念之情抒发到极致。
对比:“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为现实中的残酷,“小轩窗,正梳妆”为梦境中的甜美,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正是词人对亡妻深曲极致的情感再现。
以乐景写哀情:“小轩窗,正梳妆”是乐景,形象的描写了妙龄爱妻窗前梳发悉心打扮,夫妻相聚时的甜蜜缠绵之态跃然纸上,使思念之情荡人心魂。
借景抒情: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形象的描写了一幅感天动地的画面:在亡妻忌日之时,词人于明月之夜,伫立在野外乱岗之中,悄然无言,默致哀念。可谓景中融情,情景交融。
解析
小题1:婉约(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 夜来幽梦忽还乡(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记述梦境抒发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
小题2:(1)白描手法: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抒发自己对亡妻的深情。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语言朴素,寓意却十分深刻。
(2)虚实结合(想象):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尘满面,鬓如霜”。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是虚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3)对比:“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为现实中的残酷,“小轩窗,正梳妆”为梦境中的甜美,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正是词人对亡妻深曲极致的情感再现。
(4)夸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泪千行”更显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6分)
除 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小题1:诗歌描写了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3分)
小题2:诗歌第三句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注】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沙漠。
小题1:请对第二句中的“遍”字进行赏析。(5分)
小题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估客: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及湘江流域一带,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小题1:第二联描绘入微,试简述其情景,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三、四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幢幢(chuáng):晃动而昏暗不明的样子
本诗首句和末句都是写景,请分析其写景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惊坐起”三字分量极重,结合全诗分析其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