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赞美 穆旦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呼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回答问候的问题。 赞美 穆旦 走不尽的山峦和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待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 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 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 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 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 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 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 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代的锄头, 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 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死亡里, 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 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 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在群山的包围里,在蔚蓝的天空下, 在春天和秋天经过他家园的时候, 在幽深的谷里隐着最含蓄的悲哀: 一个老妇期待着孩子,许多孩子期待着 饥饿,而又在饥饿里忍耐, 在路旁仍是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一样的是不可知的恐惧,一样的是 大自然中那侵蚀着生活的泥土, 而他走去了从不回头诅咒。 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 为了他我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因为他,我们是不能给以幸福的, 痛哭吧,让我们在他的身上痛哭吧,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 无尽的***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一样的是这飞过的乌鸦的声音。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小题1:填空。穆旦,原名( ),现代( ),( )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代表诗集有《 》、《 》《 》。 小题2:这首诗中,作者着力刻画一个怎样的形象? 小题3:这首诗,作者把任务放在广阔的画面中,你觉得诗中的形象处在怎样的背景中? 小题4:诗章反复咏唱的一句话“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谈谈这句话在诗中的作用。 |
答案
小题1:查良铮 诗人 九叶 《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小题2:这首诗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在痛苦中挣扎,谋求生存的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一形象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最终起来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小题3:诗人把笔下的形象放在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上,以辽阔的山河为背景展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以此象征我们的祖国和民族的深重灾难,作者以悲怆的笔调写出了中国人民痛苦的隐忍的***。 小题4:这句话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并因为反复咏唱造成强烈的抒情氛围,使全诗在深沉激昂的情感中展开。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处于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终于起来了,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句诗是对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的高度赞美,是对祖国和民族的顽强生存的高度赞美。 |
解析
这首诗规模比较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可以注意两点,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中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痪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凉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6分) 九·一八 二00五年九月十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但也是“九·一八”事件的国耻纪念日。 ——题记 可以不在盛唐的马上听风 可以隐忍力量,保持火药黑色的沉默 可以让西伯利亚的寒雪遍撒江南, 不忍那柄东来的刺刀,插在难圆的月上 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 那一块块膏药,无处不是土地的创伤 流血的日子,七十四年的遗恨 在一根沙布上,紧紧缠缚着受伤的心脏 唯有让孩子读书,深记那一篇 东北抗联被数倍的鬼子和豺狼白骨山岗 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 今天的月亮圆了。借的是恒星的光芒 花红酒绿的长廊,消磨着无聊的时光 那把现代化和疯狂压进枪膛的鬼子 何时扣动扳机?谁能担保 小题1:中秋和“9·18”国难同在一天,多少让人有许多的感叹,诗人在感叹的同时也发出了警告,找出这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2:“衣衫挡不住贞洁,贫穷阻碍不了坦克的履带”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小题3:“将成吨的炸药,落在祖国的尊严上/ 只是有些孩子还读不到书,还是祖辈的模样”你是怎么理解这诗句的?(3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3分)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 冯至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小题1:填空。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 )人,( )家,教授。代表作有诗集《昨日之歌》( )散文集《山水》等。 小题2:古人“登高临远”往往触景生情,或怀思或言志,而此诗却和古人的意境大大不同,请你谈谈诗人《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本诗写于1925年,诗人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中国,有偶见西单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小题1:填空 闻一多,本名家骅,现代( ),( ),爱国民主战士,( )派代表。代表作品有,《死水》( )。 小题2:“死水”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 小题3: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说说“死水”的象征意义。 小题4:作者对“死水”有着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小题5:诗的结尾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结合全诗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