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小题1: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请赏析“当年万里觅封侯”的“觅”和“泪空流”的“空”字。(4分)
答案
小题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小题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过去奔赴抗金前线的勃勃英姿。一个“觅”字,写出了自信、自许和坚决执着的奋斗精神。呼应下句,匹马远征万里,一片卓英荦不凡之气。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说尽平生的失意。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回首人生,两鬓繁霜;沉思往事,壮志未酬。“泪空流”的“空”字,表明词人虽有抗敌报国的壮志,却长期被投闲置散,所以流泪也是无可奈何;再是对“只把杭州作汴州”的政治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抒发了作者的愤懑怨恨之情。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   ▲    ▲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8.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
9.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释①昆仑:传说中的仙山。②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岛。
(1)有人认为诗中“屠”字用得有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2)刘克庄称此诗“识度高远”,结合诗歌,请简要说明此诗的“高远”。(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9分)
润州听暮角①
                             (唐)李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10.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
                        ▲      ▲      ▲                                                       
11.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5分)
                        ▲      ▲      ▲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赏析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8-19题。(6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
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      。其“诗骨”是                  。(2分)
19.联系全诗,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诗意?(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