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碧湘门①陶 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①碧湘门:湖南长沙城门。②行(h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碧湘门①陶 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注】①碧湘门:湖南长沙城门。②行(h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湘门①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②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湖南长沙城门。②行(háng):行列。
1.诗中“漫”和“沉”两字描摹景色精妙传神,请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漫”字写绿树如海水般将要漫溢出整个长沙城(1分),突出了人置身无边浓绿中的感觉(1分)。“沉”字写远水浩茫仿佛将要淹没那些山峦似的(1分),突出了水势之盛(1分)。
2.运用衬托手法(或“以动衬静”)(1分),用“鸟行”缓慢消失“没草”的动态过程来衬托“天阔”(2分),让读者从时间推移来感受空间的苍茫
无垠(1分)。
解析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展开一幅长沙城内的夏日风光图。画面的中心是树。登楼一望,远树如烟,故称“烟树”。万木葱茏,层层叠叠,有似水波浩荡,所以喻为“绿波”。“漫”本来是极为平常的字眼,用在这里却很新鲜,使人们清晰地看到,绿树如海,无所不在,仿佛不仅充满了整个长沙,并且正在漫溢出去。这就给人一种置身于无边浓绿之中的感觉。“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进一步点燃。“几万”,可见数量之多。如此众多的崇楼高台,却若隐若现于“树影”之间,这一衬托,这一装点,“城中烟树”的壮美景象就更其鲜明,也更富于立体感。
第三句目光移向城外。着一“疑”字,意味深长地表现所写的是远望的错觉。不错鸟行最初出现在上空时,还需要仰视,而当渐渐地飞向远处,虽然实际上并未降低高度,但显得越来越低,仿佛贴着地儿飞,以至于没入草中。这里,“鸟行没草”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动景,用以衬托“天阔”这一静景。因为没有“天阔”,就不见鸟行的远飞,也就决不会
有这般错觉。此句以“天阔”领起,用意显然。
在艺术表现上,这句诗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出,古代诗人在表现空阔辽远的意境时,常常并不扫尽物色,而是有意用小小的点缀加以衬托,如鲍照《芜城赋》:“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还都道中作》:“绝目尽平原,唯见远烟浮。”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等等。所以,如果作者仅仅配置几行飞鸟反衬“天阔”,就无新颖指出,而他的匠心正在于写出了鸟行远飞、缓缓消失的过程,让读者进一步从时间的推移感受到空间的苍茫
无垠。
第四句写远望中的“江”即湘江。旧题王维《山水论》云“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一带地势本来就“卑”(低),与远水相形,自然如同陷进去一般,所以,就连那些山峦也丰富要被淹没似的。“沉”是经过锤炼所得的诗眼。陶弼另一首《公安县》诗也有句云》“远水欲沉城”。由此一字的重复使用,更可以体会到,用它描写远水浩茫的情景,却是和王维的《汉江临泛》中“郡邑浮前浦”之“浮”异曲同工,意义相反的字眼同样真切地写出了水势之盛。“欲”字亦宜着眼。“欲沉”者,将沉未沉,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在句法上,这首诗采用“对结”(后联对偶)格。这种结尾虽有对仗工整之美,却易流于板滞,,故较为少见。但作者用得自然贴切,:前二句单行,写一景,后二句对偶,分写二景。景物的层次通过句式的变化写得清晰,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录《宋诗鉴赏辞典》)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竹思鹤
钱惟演
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注:仙骥,即仙鹤,仙人之坐骑。
这首诗通过刻画一个环境来表明诗人所追求的情趣。请概括诗中所表达的情趣,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题。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陆 游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对下边这首唐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内人
张 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内人:封建时代选人宫中的歌舞妓人被称为“内人”。
A.第一句中的“痕”形容月光暗淡朦胧;“过”是移动的意思,它暗示下句写到的月下美人在百无聊赖中伫立凝望为时已久。
B.第二句中着一“惟”字,表明宫禁如牢笼,环境单调,了无生气,所以这位宫女只好把目光投向树梢上白鹭栖息的窠巢。
C.三、四句通过对宫女拔钗剔焰的描写,表现了她由己及蛾,对扑向灯火、即遭不幸的飞蛾产生了怜悯,引起了同情。
D.本诗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宫女的神情和举动,从而表现出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凄楚内心,写得委婉曲折、耐人寻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出对下边这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长相思
林 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A.上阕是说,钱塘江两岸的吴山和越山青翠无比,它们虽然也在相互迎送,但怎能真正了解离别人内心的万般滋味啊!
D.古代民间男女定情,常用香罗带打一个“心”状结送给对方作信物。“结未成”,说明他们的爱情横遭不幸,成为悲剧。
C.“江头潮已平”,意味着情郎该动身起航了,女主人公将目送情郎随帆远去,正如李白所说的,将是“惟见长江天际流”了。
D.这首词以写景开篇,两“青”对举,表现出吴越一带秀丽的风光;又以写景作结,创造出一片空茫的令人惆怅的境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雪中偶题
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