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江皋:江岸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①江皋:江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
答: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答案
(1) “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
(2)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答到意思即可)
解析
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个“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一个“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南宋]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作此词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⒐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⑴首联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⑵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4分)
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
(1)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所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100字左右)。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欧也妮读完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③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③鹧鸪:一种鸟,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如何写景的。(4分)
答:
(2)“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