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波媚①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②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波媚①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②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波媚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 ①这首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在南郑(今属陕西)任上时。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高兴亭,在甫郑城的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内的长安南山。②烽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均为唐代长安的名胜。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4分)
答案

(1)“秋到边城”“角声哀”“悲歌击筑”蕴含了河山沦落的悲慨;(2分)“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应待人来”表现了远望长安,收复河山的渴望;(2分)多情推开暮云的“南山月”,热切期待着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则表达出收复失地、胜利在望的乐观。(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本词虚实结合:上阙实写眼前的边城角声、烽火高台以及作者的悲歌击筑、凭高酹酒;(2分)下阙以大胆的想象、拟人的手法虚写灞桥烟柳、曲江池馆等都在期待收复失地。(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8分)
相见欢
李 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词的上片借景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一句是词人的直抒胸臆吗?试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角度进行分析阐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雾失楼台【注】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秦观因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2分)
(2)请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对词的上片进行简要赏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黄词想象奇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⑴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⑵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19.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20..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