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①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释:靖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相见欢(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①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释:靖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①簪缨:达官贵人之冠饰,后遂借指高官显宦。②倩:请,借。  扬州: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垂”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夕阳,写出了日薄西山,大地被笼罩在黯淡的余晖中的暮景,让人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景色,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表达了作者沉痛的心情。
2.“簪缨散”写了贵族官僚在北宋灭亡后纷纷难逃,而江山“几时收”,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倩悲风吹泪”,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推窗
袁枚
    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    
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
(1)这首诗抒写诗人              (时刻和天气)推窗一刹那间的感受。
(2)请具体分析“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葡萄图
徐 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写作背景:作者在荒郊中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歌。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完成后面问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在词中作者主要选用了哪些意象,请选出两个意象来分析它们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1)这首诗的第一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也有人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