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春暮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春暮李冠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月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伤春暮、怀人。“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2、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此词写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诗人当时正任江西提刑。 ①造口:地名,在江西万安。②郁孤台:在江西赣州西南,又名“望阙台”。愁予:使我发愁。
1.词也称_____________,“菩萨蛮 ”是本词的______________,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___________。  本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之_______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 _________开创的,另一大流派是___________。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予”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唐)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①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
(1)高诗前两句写景,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诗说“一片伤心画不成”,韦诗却说“谁谓伤心画不成?”,各有何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表达了怎样的共同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数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高树江涛,景象开阔壮观,其中“怒涛”二句,写长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前面几句平庸委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融情入景。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D.“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中写愁的手法为“移情于景”,这种“愁”是女子思夫之愁。写的是大清早起床,发现天气阴沉沉的,作者便坐在那雕着兽形的香炉旁,看着慢慢燃着的瑞脑香来消磨一天难熬的时光,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之感、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元曲,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乔吉,太原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于家。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③缟袂绡裳:缟袂(gǎomèi):素绢的衣袖。绡(xiāo)裳:薄绸的下衣。
  该曲未着一“梅”字,却让人时时感觉梅花的存在。试就全篇赏析这一巧妙的艺术构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