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主观题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   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黄遵宪的《今别离》,回答下面问题。今别离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东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1.分析“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中的“倏”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古人与近代人在别离上认识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单于台
张嫔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是如何紧扣题目描写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三联与尾联表达的情感是否不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注]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尽”“仍”“赊”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在写法上有何独到之处?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丰富的感情蕴含在人物活动和景物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行经华阴
崔颢
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畸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①:高峻、高耸的样子。②太华:华山。③畸: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1)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平”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的尾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