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木兰院二首(其一)(唐)王播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木兰院二首(其一)(唐)王播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试分析不尽相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王诗将木兰花、庙宇的三十年间由盛而衰的变化来突出人、事沧桑之感;崔诗将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对比,突出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
(2)不同之处:王诗写了作者因看到木兰院从兴盛到衰败,寺僧已发白齿落的情景而发出今不如昔的悲凄感叹;崔诗写诗人去年寻春遇艳的惊喜,今年却重寻不遇,因而有怀人、惆怅之情。(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梅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奉济释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①严武任剑南节度使,亲自至草堂探望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两人纵酒吟诗,结下了深厚友谊。代宗即位,召严武入朝,杜甫一路送别,因前已有《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东楼》,故此题称做“重送”。②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③三朝: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④江村:指成都院花溪边的草堂。
(1)尾联两句中的“独”“残”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颔联中的“几时杯重把”和“昨夜月同行”二句应该互换位置,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