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南湖早春【注】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1.颔联中“乱”和“平”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具有怎样的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 .用“浪淘尽”把奔腾的江水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设置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背景。
B .用“穿”写乱石,用“惊”“拍”写浪涛,作用于视觉和听觉,使画面富有动感。
C .“江山如画”一句,既是对雄奇的大自然发出赞叹,又引出“一时多少豪杰”。
D .词中用“风流人物”反衬“周郎”,以人写景,触景生情,充分体现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 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 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情虽不厌”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 ① 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