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段克己①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②。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段克己①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②。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
段克己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诘?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堂上客,头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著名诗人,与弟段成己皆以文章擅句被时人誉为“二妙”,金亡后终不仕元。②律残无射:秋季九月。
(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片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菊花。作者用雨后荒园的凄凉肃***来反衬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展现它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神态(答“用典”或“对比”也可。作者巧用陶渊明和屈原的典故来表现菊花的高洁,“到而今”三句写菊花凋零衰败,与开头它的娇艳形成对比)。
(2)①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愿望,他看到凄风苦雨中“此花能保,英英鲜质”,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和屈原,为菊花生不逢时却能自保而欣慰;②同时,从下片中“汝身孤特应难立”等句也可看出作者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③作者还用“堂上客,头空白”等句感叹岁月匆匆,功名未就,表达了对已逝黄金年华的无限怀念和遗憾。
举一反三
请将下面一首诗改写成一段散文(也可以译写),要求:语言流畅,不违背原诗的中心意思。(不少于120字)

寓意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类楚囚”“学齐优”,都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②黄州:宋代叫黄州齐安郡,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陆游于乾道六年八月赴夔州通判任,路过黄州。③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见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明诗,回答问题。 题墨葡萄诗
徐渭【注】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金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注]①本诗是一首题画诗。②挽粟车:送军粮的牛车。
(1)第二句诗中的“似水流”值得玩味,请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要赏析本涛最后一句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古诗中加横线的修辞手法和语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情景)
C.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不忍离别之情)
D.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十一)(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复兴邦家的爱国之情)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